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組織,海南大學、廣西植物研究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安徽大學、深圳仙湖植物園、生態環境部南京生態環境研究所、越南植物保護中心(CPC)等多家科研單位共同完成的“中國和越南苦苣苔科分類”專輯在PhytoKeys發表。
該專輯共收錄19篇文章,相關研究利用分子手段恢復了1個中國特有屬(四數苣苔數屬Bournea)和該屬2個種的屬系統位置,移除了其他屬的2個種到Oreocharis屬,探討了亞洲苦苣苔科的生物地理學以及海南島苦苣苔科一些特有種的居群遺傳學等問題,并描述了中國和越南該科19個新分類群,針對該類群的分類學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見解。
苦苣苔科植物研究人員認為,新物種的建立通常基于形態差異,在診斷上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特征,同時最好能提供所建議的新物種及其相關類群和物種的檢索表;為支持新物種,需對形態進行綜合而細微的觀察,如退化雄蕊、花盤和葉片背面等;要利用來自多個種群的充足樣本進行形態特征的統計分析,進而提供無偏見的分類學證據;染色體和花粉粒對分類學的處理也是重要的;需更多的DNA序列解析該科系統學訂正相關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專項、云南省自然生態監測網絡監測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以及云南喀斯特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會、中國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的支持。
中國和越南苦苣苔科部分新分類群的花冠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