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地圖APP應用北斗衛星系統可取代GPS?星巴克咖啡含致癌化學物質?今年沙塵天這么多,是因為三北防護林被砍了?喝活蝌蚪能“強身健體”?4月份,這些信息是不是刷了你的朋友圈?現在,官方來辟謠了。
4月28日,每月一度的“科學流言榜”發布,該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
北斗地圖App應用北斗衛星系統可取代GPS?
●流言:
北斗地圖APP預計5月1日上線,該APP使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屆時將可以替代美國的GPS。
●真相:
北斗地圖不等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與百度、高德、Google地圖一樣,北斗地圖屬于地圖軟件,主要提供的是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務,比如把位置顯示出來,規劃路徑、提供擁堵情況等。這里面最核心的是地圖,有很多手段可以進行地圖的繪制,包括遙感衛星、地圖觀測車、無人機觀測、用戶反饋等。
所以,北斗地圖并不意味著一定是使用了“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地圖。手機地圖到底采用了哪個衛星導航系統來做定位,主要取決于手機的硬件,手機中裝載了哪個導航定位系統的芯片就能用哪個系統來定位。如果你的手機不具備支持北斗系統的硬件,那么你下載了北斗地圖APP,也跟北斗系統沒有關系。
星巴克咖啡含致癌化學物質?
●流言:
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癥警告標簽。裁決的依據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丙烯酰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
●真相:
據報道,當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時,就會有罹患癌癥的風險。按此計算,一位體重55公斤的咖啡愛好者,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為143微克(55×2.6=143)。一杯160毫升黑咖啡,平均的丙烯酰胺含量0.45微克。他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143÷0.45=318),才可能產生致癌的風險。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幾杯咖啡,遠不足以達到致癌劑量。
今年沙塵天這么多,是因為三北防護林被砍了?
●流言:
今年北京的沙塵次數比往年多,聽說是三北防護林的樹被砍了。
●真相:
首先,三北防護林并沒有“被砍”。2012-2016年,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育林502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805萬畝,封山育林2007萬畝,飛播造林55.5萬畝。其次,有數據顯示,從2000年以來,我國沙塵天呈明顯減少趨勢。
沙塵發生的動力因素是大風,近年來大風呈減少趨勢;同時,內蒙古、新疆等沙塵源地,春季降水量增多。空氣濕度增加,有利于土壤墑情和植被生長,進而抑制沙塵的發生。
而近期沙塵天氣頻繁出現與天氣特點是緊密聯系的。今年以來,不僅北京基本沒有降水,北京周邊地區降水也偏少。加上氣溫升高迅速,地表土壤基本解凍,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沙塵天氣的生成。
乘坐扶梯時“靠右站立,靠左急行”?
●流言:
乘坐扶梯,“靠右站立,靠左急行”是科學合理的行為。
●真相: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乘坐扶梯時,確實要求“靠右站立,靠左急行”,但“左行右立”的方式會使電梯長時間承受不平衡壓力,讓電梯右側嚴重傾斜,影響電梯壽命,增加風險。
廣州地鐵4月21日通過官方微信發布,根據一組國內某地鐵統計的數據:約95%的自動扶梯右側梯級鏈明顯比左側磨損嚴重,導致梯級輕微傾斜,梯級兩側擋板及梳齒板磨損加劇。
另外,自動扶梯留出一側通行并不科學,因為在扶梯上走動不安全。自動扶梯的梯級高度與一般樓梯的臺階高度并不一樣,扶梯的梯級高度為21厘米,高于公共場所樓梯要求的15厘米高度,人員在上面行走,容易踏空或被絆倒,而行走過程中也容易擠碰到扶梯上其他乘客導致意外發生。建議乘客在扶梯上盡量不要行走,一級扶梯臺階最多站兩個人。趕時間的乘客,還是從樓梯通行比較穩妥,不要在自動扶梯上走動,畢竟安全比時間更重要。
喝活蝌蚪能“強身健體”?
●流言:
本月,一段孩子在家長授意下喝活蝌蚪的視頻在朋友圈熱傳,家長說這可以“強身健體”。
●真相:
蝌蚪入藥的傳統,最早來自于我國古代典籍。但食用蝌蚪并不安全,蝌蚪體內有一種稱作裂頭蚴的寄生蟲,如果誤食,會引發嚴重后果。從人體生理學來看,人的消化道是一個密閉的系統,蝌蚪進入人體內就會死亡,但蝌蚪體內的寄生蟲則不會。
寄生蟲的蟲卵可以吸附在人的腸壁上,然后孵化成幼蟲,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眼睛,并在人腦中游走,吸取腦細胞營養,發育長大。
農業農村部小麥機收調度顯示,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2.24億畝,收獲進度過7成。目前安徽麥收基本結束,河南麥收進入尾聲,江蘇進度近八成,陜西進度過五成半,山東進度過四成半,河北進度過兩成,山西進度過一成......
9月21日消息,今日上午,華為Mate50系列正式開售,售價4999元起,得益于北斗衛星消息硬件的加持,Mate50系列也是業界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今日,華為終端官方宣布,北斗衛星消息......
3月17日,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北斗鐵路行業綜合應用示范工程項目通過了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家鐵路局共同在北京舉辦的項目驗收評審。“示范工程在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后,首次系統性驗證了......
一直以來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和美國的GPS系統都存在著競爭的關系,在這種形勢下衛星站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而在澳大利亞西部,中國和美國在相鄰的地方都建立了一座衛星站,也同屬于瑞典的空間研究中心澳洲分部所有,......
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全球組網成功,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以及獨有的短報文通信能力。這將......
北京3月28日電記者28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中國第54顆北斗導航衛星近日已成功進入預定工作軌道。此前衛星天線已經成功展開,星上有效載荷開通,衛星工作正常。后續,該衛星將經過全面測試和評估......
北京4月3日電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第二屆中阿北斗合作論壇4月1日-2日在突尼斯共和國突尼斯市舉辦。中阿雙方聯合發布的阿拉伯地區北斗系統測試體驗報告表明,在阿拉伯國家上空平均可見8顆北......
針對日前中國首次實現深海六千米數據北斗衛星實時傳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28日在青島表示,借助中國自行研制的通信衛星實現深海與陸地“同頻互聯”,彰顯了“中國造”的深度與高度。記者當日來到位于青......
“科學”號科考船返回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科研人員在觀看帶回的樣品。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后,1月31日返回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
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后,2019年1月31日返回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母港。我國科學家在本航次成功維護升級了我國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實現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