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5-26 11:25 原文鏈接: 顯微鏡應用實例

    “古人類遺址中埋藏的動物骨骼化石與古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武仙竹介紹道,"古人類遺址中的動物種類組成、骨骼部位、骨骼破碎情況及骨骼表面痕跡等,是研究古人類適應環境、食物選擇、獲取食物的方式以及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基本素材。"

    不過,這些研究主要采用的還是肉眼、手持放大鏡、體視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等觀察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提取大量信息,但存在局限性。”武竹仙說道,如進行肉眼和手持放大鏡觀察時,對痕跡不能放大或放大倍數較小,滿足不了對痕跡微觀特征的分析,而且欠缺對觀察對象的圖像共享。使用體視顯微鏡和工作時,能夠對痕跡放大觀察,并且在配備攝像鏡頭等現代光學設備的前提下,可提供圖像資源共享。但它們所提取的信息主要反映痕跡平面結構,在對痕跡的多視角觀察、測量和計算方面不方便使用。由于現階段痕跡研究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所以,在由微觀痕跡特征(指痕跡運行方向、工具對痕跡底部與壁面的改造、痕跡產生順序等方面)分析人類行為與文化等問題時,學術界尚缺乏較一致的標準。"電子顯微鏡

    事實上,國內外對于古人類遺址骨骼表面的人工痕跡的研究已經是碩果累累。西方學者通過對非洲、歐洲古人類遺址骨骼表面的切割痕跡進行觀察,提出了痕跡鑒定的一些方法與標準,并就原始人類狩獵、屠宰行為和左右手使用習慣等展開了積極探索.而在西方學者根據骨骼化石表面痕跡熱烈討論史前人類的行為、文化時,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非常寶貴的成果:如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等人通過對三峽興隆洞遺址的研究,發現該遺址有人類最早有意識的刻畫作品。

    因此,在觀測技術和手段方面采用新方法進一步提取骨骼表面痕跡的信息,對于研究古人類行為特征及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技術尚待進一步完善

    "切割、刻畫、砍擊、砸擊、戳刺等行為特征,反映著古人類思維意識、行為模式等方面不同的進化特征。"武仙竹說道,"我們對湖北白龍洞古人類遺址中這一寶貴的痕跡標本的成功研究完全得益于三維數字模型技術的應用,而三維數字模型這一全新技術在考古研究的應用,也將為考古界從人類遺留的微觀痕跡中研究人類進化過程、行為模式的變化過程等,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支撐。"

    不過,武仙竹強調指出,三維數字模型技術本身尚處在發展之中,應用上還有盲區,它對器物內腔特征(如器物內壁凹紋)就難以獲取有效數據.而且三維數字模型技術在全面區分動物啃咬痕跡與人工改造痕跡等復雜現象時,尚待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武仙竹說道:"但從我們的研究應用來看,三維數字模型技術在解決痕跡和工具之間的關聯性上具有優勢,它是通過微觀痕跡現象去認識人類演化中行為模式的重要技術途徑之一。"

    打造全新實驗考古學方法

    三維數字模型技術,在中國科技考古領域已經有過成功應用的案例,有學者曾經將其用于先秦水稻植硅體和玉器工藝研究。武仙竹指出,三維模型方法在立體圖像建造和顯微觀測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其對分析痕跡性質(痕跡產生原因),以及產生痕跡的工具類型、刃口形狀、工具運動方式、工具微磨損等方面均有較好作用。

    一片從湖北鄖西白龍洞古人類遺址出土的外表面遺留有兩處明顯凹痕的大型哺乳動物管狀骨骨片化石是武仙竹等人的研究樣本.由于該研究對象不同于一般的實驗標本,而是古人類遺留的珍貴文物,所以既要保證標本的完好,又要取得較高精度的數據,是實驗過程中較大的難點.武仙竹等采用精確的復制方法,以5微米的精度復制了該標本。

    武仙竹等人的研究就是想通過對骨骼表面痕跡進行三維掃描,制作痕跡三維數字模型,并使用相關軟件對痕跡進行多視角(三維立體)觀察、測量并進行正投影等值線技術分析。從而建立一種新的實驗考古學方法,研究古人類的行為特征與生活方式。

    第一步工作是確定這兩處凹痕是人工痕跡而非嚙齒類和食肉類動物的啃咬痕跡。在立體、多視角狀態下觀測痕跡,并對其進行等值線特征分析后,武仙竹等準確認定凹痕為人工痕跡。

    武仙竹等在研究中發現,該標本上的兩處凹痕是中更新世早期古人類遺留的戳刺性行為痕跡。這是我國首次以技術分析的方法,準確判斷出古人類使用尖刃工具對動物(骨骼)進行的戳刺性行為;也是我國發現的人類最早的戳刺性行為痕跡。"這是科學認識人類進化過程的新證據。"武仙竹強調。

    人工痕跡可能由多種行為原因造成,如砍切、砸擊、摔擊、戳刺、刻畫、割鋸等.其行為方式有可能是孤立發生的一次性行為,也可能是有目的有規劃的連續性行為。那么這兩處凹痕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根據痕跡數字模型和等值線分析,武仙竹等還發現史前工具在每一次使用過程中均可觀察到較明顯的消耗現象,這為在研究中根據工具痕跡研究史前工具生產與工具使用提供了科學基礎。

    "我國有豐富的古人類資源,保留了大量古人類遺存的行為痕跡現象。我們準備采集更多的相關標本,從古人類遺存的行為痕跡入手,對古人類的行為模式、思維習慣演化等作更系統和深入的研究。此外,人類行為痕跡現象實際上還存在于各種新石器時代以后的標本上,該方法的成功應用,今后也能夠對新石器時代以后的考古研究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文章

    島津原子力顯微鏡在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原子力顯微鏡作為一種三維形貌觀察工具,不僅具備超高分辨率,而且支持在液體環境下工作,是一種理想的生命科學/醫學觀測設備。除了形貌觀察外,原子力顯微鏡還可以對多種表面屬性進行定量觀測。例如,......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蔡司顯微鏡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近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到,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并......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布儀器采購清單,含光譜儀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企業信息2024年03月(至)2024年05月政府采購意......

    超2億元,2024年最新發布省、市。縣疾控中心招標采購項目匯總

    2023年12月27日,發布《WST10001-202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和管理》等18項疾病預防控制行業標準的通告。《WST10001-202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和管......

    2024年疾控實驗室儀器采購、新建改造項目匯總,附最新儀器配置清單

    2023年12月27日,發布《WST10001-202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和管理》等18項疾病預防控制行業標準的通告,這些標準涉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和管理、空調通風系統......

    【客戶之聲】引路科學協助教學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生物醫藥戰略重鎮,為了培養相關人才,工業園區與西交利物浦大學合作建立了“西浦慧湖藥學院”。在藥物研發中活細是最重要的模型之一,而活細胞不適合在培養箱外放置太長時間,其狀態和形態會隨著......

    國外研發新型量子氣體顯微鏡

    美國和奧地利科研團隊聯合研發了一種針對磁性原子的新型量子氣體顯微鏡,并使用該設備成功在量子氣體中觀察到傳統實驗無法看到的粒子間相互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科研團隊分別在美國和奧地利開展......

    英國新建散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設施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和曼徹斯特大學建立了新的聯合設施——散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該設施位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能夠在寬溫度范圍內為產業界提供納米級、非接觸、非破壞性近紅外和可見光......

    4200萬元!四川農業大學2023年度(第17批)采購意向公開

    四川農業大學2023年度(第17批)采購意向,四川農業大學2023年貸款學科建設檢測分析系統設備采購項目、四川農業大學2023年貸款學科建設動物科學類設備采購項目、四川農業大學2023年貸款學科建設光......

    2500萬!這家機構采購原子分辨率分析電子顯微鏡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OITC-G230571909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企業信息原子分辨率分析電子顯微鏡采購項目預算金額:2500萬元(人民幣)最高限價(如有):2500萬元(人民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