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集團董事局主席晏平:以自主創新實現綠色發展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意味著原有的發展思維和架構的轉變,意味著資源和利益的重新調整,更意味著新的技術革命和技術進步。企業應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推手,以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去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談到企業應如何轉變發展方式時,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鮮明地亮出這一觀點。
自主創新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還處在“要素驅動型”階段,資源消耗過大,科技貢獻率低,必須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應通過形成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而玉柴是一家有近60年歷史的機械制造企業,以專業制造發動機著稱,有產品1300多種,員工1.8萬人。玉柴的核心理念是“綠色發展,和諧共贏”。那么,玉柴如何實現 “綠色發展”?
晏平認為,企業要實現“綠色發展”,就必須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發制造出更多低排放、低耗能、低耗材的環保動力。近10年來,玉柴一直引領行業發展。混合動力技術方面,玉柴在油電混合動力、空氣混合動力等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正因為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玉柴10年連續實現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增長近20倍。
晏平說,金融危機的爆發,引發了內燃機研發的新一輪升級換代。哥本哈根會議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對內燃機行業更是一場考驗。從表面上看,中國與發達國家處在新技術的起跑線上,但中國企業的技術儲備不如發達國家。因此,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挑戰下,中國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迅速提高技術研發和制造水平,構筑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優秀人才團隊是企業自主創新的根本保障 人才作為企業最寶貴的稀缺資源,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導力量。那么,企業應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團隊?
晏平說,近年來,玉柴弘揚“高境界,大胸懷,有文化”的團隊精神,樹立“團隊化、立體化、職業化、國際化”的人才發展目標,通過筑巢引鳳,積極營造寬松的人才環境和用人氛圍,吸引了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加盟。
――大力建設人才小高地。人才小高地是廣西專為企業打造的人才平臺,這項工作的核心就是通過創造最好的條件吸納人才,為人才提供建功立業的平臺和建立脫穎而出的機制。近年來,玉柴建設了“動力人才小高地”和“工程機械人才小高地”兩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為人才團隊形成奠定了基礎。
――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近年來,玉柴推行了“模擬技術產權”、“年金期權”制度,以調動廣大科技骨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模擬技術產權”是指提供寬松優惠的政策,讓廣大科技人員可憑其掌握的技術入股成為企業的股東。“年金期權”主要是針對關鍵崗位拔尖科技骨干實行年金期權的激勵措施,根據科技人員掌握核心技術情況、年度業績、綜合能力、忠誠度等因素進行評定,確定可享受年金期權的人員和基金。同時,開展科技進步獎評比表彰活動,重獎突出貢獻科技人員,讓一大批科技精英脫穎而出。
――創新項目管理體系。晏平說,玉柴還建立起二維項目管理制,實行項目經理招聘,提高人才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目前,玉柴擁有科研人員近400人,已形成了一支優秀的研發人才團隊。其中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國家級技術專家11人,博士21人,碩士56人,中高級工程師196人。專家委員會匯集了目前國內汽車行業30余位一流專家,含院士2名,教授級專家16名。
以自主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晏平認為,只有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增強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
為構筑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優勢,2007年7月,玉柴在原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基礎上重新組建玉柴工程研究院。該院成立兩年多來,已獲得國家“863”高科技前沿研究課題6項和11項國家其他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科技撥款超過8000萬元。
玉柴還與上下游企業和國內外研發機構合作,走系統創新、集成創新路子。多年來,玉柴與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內名牌大學和研究所合作,聯合開展新產品研發及基礎性能、新技術研究。為實現產品水平直接對接國外先進技術,玉柴還加強了與國外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美國西南研究院,德國的FEV,奧地利的AVL,日本的雅馬哈、五十鈴等都是玉柴長期的合作伙伴,促使玉柴開發的多款產品在排放和性能等方面都與國際接軌,明顯領先同行。
玉柴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研發經費,保證了技術研發的投入。晏平說,2009年,玉柴技術中心在全國575家國家級技術中心中排名第二十七位,在發動機行業排名第一,并榮獲“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成就獎”。玉柴還獲準參與14項國家標準擬訂,取得“全國內燃機技術委員會安全與環保工作組”和“全國內燃機技術委員會柴油機電控工作組”兩項國家標準制定資格。
自主創新為玉柴插上騰飛的翅膀 通過一系列措施,玉柴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升;而玉柴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實踐中,也收獲頗多:
――綠色產品層出不窮。在綠色動力的研發上,玉柴柴油發動機排放控制技術在國內一直保持領先。玉柴國3、國4、國5柴油發動機分別比國家排放標準實施提前3―5年研制成功,使中國發動機行業實現與國際發動機研發同步;成功投放國內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轎車用柴油機并具備生產和配套能力,填補國內轎車柴油機空白;推出國內首臺國4燃氣發動機,確立了玉柴在中國燃氣發動機領域的領先地位;首家研發并成功生產國5柴油機,比國家標準實施提前5年。玉柴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招標國4發動機唯一中標的國產品牌發動機企業,為綠色奧運提供了綠色動力。今年,國5發動機將首先在北京公交批量應用,目前選擇的唯一動力仍然是玉柴機器。
――ZL技術再躍新高。玉柴在1998年以前只有27項ZL,近幾年來已擁有400多項, 10年時間ZL數量增加了近20倍。 2008年1月, 被授予“全國ZL工作先進集體”,同時摘獲廣西唯一“自主創新成就獎”。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187項,包括發明ZL29項,授權138項;2009年申報ZL技術247項,授權ZL185項。
――技術進步明顯。目前,玉柴已在國內汽車動力系統的技術革新中實現了五個率先:率先扶持國產系統,率先提出電控組合泵應用于中輕型柴油機概念,率先投放售后診斷儀,率先實現自主標定,率先倡導并推動了重型柴油機SCR技術。建立了“動力匹配系統、燃燒系統、電控系統”三大核心技術平臺,在氣道開發技術、適用性開發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出兩級增壓的低碳節能高效發動機,標志著玉柴成為國內第一家開發出最大升功率商用柴油機和國內首家實現兩級增壓柴油機裝車試運行的企業。
――直接推進節能減排,為國家做出積極貢獻。玉柴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為改善自然環境做出積極貢獻。玉柴在廢氣排放控制技術上一直保持領先,發動機單位功率的微粒排放量大大降低。國4重型柴油機的微粒排放量只有國1柴油機的1/18。到2009年底,玉柴四缸以上發動機銷售總量已增長了7倍,但產品微粒排放總量基本沒有發生變化,玉柴已成為國內發動機低排放的領軍企業。在節能方面,玉柴柴油機最低燃油油耗從1998年YC6105QC機的230克/千瓦時下降到2007年YC6L機的197克/千瓦時,下降幅度達14%。
晏平表示,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筑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挺起中國工業的脊梁,是新一代企業家肩負的歷史重任。今后,玉柴將繼續通過自主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綠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