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9-18 10:17 原文鏈接: 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獲進展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交互、仿生感知系統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對復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軟件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制備,在硬件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新的計算系統具有重要意義。人工突觸器件能夠將傳感器信號轉變成類神經信號,有望實現與生物神經信號的兼容,構建智能、高效的人機交互界面,因而在仿生感知領域也受到廣泛關注。隨著研究深入,器件的工作原理得到一定解釋,相關材料、制備工藝和器件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但目前大多數研究均聚焦于器件對生物突觸功能的模擬,對仿生感知系統所必要的信息感知-信號傳遞-信息處理系統的構建尚處于初步階段,基于硬質襯底上制備的人工突觸器件也無法滿足與生物體等柔性系統兼容的需求。

      針對上述問題和需求,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珽研究團隊從信息感知-信號傳遞-信息處理角度出發,對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器件進行深入探索。

      視覺是生物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感知系統,對生物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人工突觸器件通常需要通過連接傳感器來模擬神經感知系統的生物學功能,造成硬件冗余、功耗和延遲。受蜜蜂視覺系統的啟發,研究人員使用氧化鋅納米線和海藻酸鈉設計制備一種具有光感知功能的柔性仿生突觸晶體管,集成視覺感知和信息處理的功能。器件同時對電信號和光信號刺激響應的特點,可在電信號和光信號的共同作用下,實現短時突觸可塑性與長時突觸可塑性的轉換。通過對此突觸晶體管器件的陣列化制備,該研究實現了在不同電壓下光信號記憶水平的調節,實現了對生物視覺感知功能的初步模擬。相關成果以Bioinspired flexible, dual‐modulation synaptic transistors toward artificial visual memory systems為題,發表在Adv. Mater. Technol.上。

      在神經信號傳遞過程的模擬方面,研究人員通過器件材料的選擇和優化,結合生物痛覺感知機制,以摻雜高氯酸鋰的聚氧化乙烯(PEO: LiClO4)和半導體型單壁碳納米管(s-SWCNTs)為溝道材料,制備雙層結構的憶阻器人工突觸器件,實現對生物痛覺傳遞和感知功能的模擬。器件受到脈沖電信號刺激時,輕度刺激(<1.4 V)會使突觸后信號增強,較強刺激(>1.4 V)會抑制突觸后信號。這些行為類似于疼痛的感知、傳遞以及神經系統的保護功能。器件工作的主要原理是PEO:LiClO4的載流子與s-SWCNTs中的官能團、缺陷之間的相互作用。具體而言,輕度刺激時,突觸后信號的增強是由載流子的遷移和對缺陷的填充來實現的;刺激較重時,較大的電壓會導致Li+ 嵌入到s-SWCNTs中,使載流子運動受到限制,載流子濃度降低,從而導致突觸后信號的減弱。相關成果以Bio-inspired flexible artificial synapses for pain perception and nerve injuries為題,發表在 npj Flex. Electron.上。

      信號處理作為仿生感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系統性能的有著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通過對生物神經系統中的G蛋白受體信號傳輸過程的模擬和上述雙層結構憶阻器的優化設計,制備由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和殼聚糖(CS)構成的憶阻器柔性仿生人工突觸。CS中的質子、rGO中的官能團分別對應生物體中配體和受體的作用機制,載流子在官能團的躍遷作用產生溝道電流,但由于受到rGO中缺陷的限制作用,器件呈現出空間電荷限制電流(SCLC)的導電機制。通過不同強弱程度的電信號刺激,可對器件溝道特性進行調控,實現對生物突觸短期可塑性和長期可塑性的模擬以及類似人腦的記憶和遺忘功能。相關成果以Biological receptor inspired flexible artificial synapse based on ionic dynamics為題,發表在 Microsyst. Nanoeng.上。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該研究團隊受邀在《材料導報》發表了“柔性人工突觸:面向智能人機交互界面和高效率神經網絡計算的基礎器件和材料”綜述,對人工突觸器件發展現狀、潛在應用和瓶頸問題進行了闡述,并結合團隊研究成果,提出柔性、低功耗人工突觸器件在仿生感知領域的潛在應用。

      以上相關成果主要作者是蘇州納米所博士陸騏峰、博士研究生孫富欽,通訊作者為張珽。研究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等支持。

    基于氧化鋅納米線和海藻酸鈉制備的具有光感知功能的柔性仿生突觸晶體管

    相關文章

    大模型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并將其作為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的核心舉措之一。此舉體現了我國對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前瞻性布局,大模型成為帶動千行百業生產力提升的新工具,更有望成為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揭牌新學院

    3月10日下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沙河校區隆重舉行人工智能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暨院士大講堂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黨委副書記、校長郭福出席活動,活動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賀威主持。大會舉......

    我國科學家計劃打造“數字腎臟”讓腎臟疾病“清晰可見”

    北京大學科研團隊日前在國際上發布一項“腎臟成像組計劃”,擬通過多模態成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率先構建全腎臟數字圖譜。據悉,這一“數字腎臟”能使腎臟疾病機理更“清晰可見”,為腎臟疾病的精準診斷、新藥研發......

    浙江省政府重大委托課題向社會公開招標

    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省政府重大委托課題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公告浙政研〔2025〕1號各有關單位:省政府重大委托課題向社會公開招標。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標選題及資助經費標準圍繞以......

    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3月7日,“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在天津國家會展中心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以“智創未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與創新”為主題,匯聚了全球1400余位行業精英,吸引超30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共同......

    中聯重科投資成立智能物流裝備公司含AI業務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中聯重科(安徽)智能物流裝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任會禮,注冊資本5億元,經營范圍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等。企查查......

    《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讀

    一、出臺背景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指出,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開放前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需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

    廣西印發“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力爭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關產值突破1000億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出臺《廣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100個標志性智能產品,打造100個人工智能典型......

    腦機交互迎關鍵之年行業重要會議即將召開兩個細分領域需關注

    腦機交互產業重要會議即將召開。經國務院批準,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將于3月27-31日在京舉辦,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年度主題,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

    2025“智領未來”北京人工智能系列品牌活動亮相

    2月28日,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舉行,5000余名業界精英、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出席。本屆大會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以“好用、易用、愿用——以突破性創新加速AI......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