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粉的品質下降是在流通過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因此,為了避免損失,人們常常采用各種方式對小麥粉進行保藏。傳統保藏方法存在耗能大、處理后的產品在風味、質地甚至整個特征方而出現變化等弱點。當小麥粉被害蟲為害時,人們通常采用磷化氫對其進行熏蒸,而化學熏蒸造成的殘留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所以小麥粉也不宜用化學藥劑進行保藏。利用智能白度測定儀對小麥粉進行測定發現,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食品的新鮮度、品質、色澤等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找出一種對環境友好、安全、低耗能的保藏方法至關重要。
選擇5種儲藏方式對小麥粉進行模擬儲藏,主要研究不同儲藏方式對小麥粉水分、脂肪酸值和白度的影響,為實現小麥粉的安全儲藏及制定相關技術標準、規范提供科學依據。小麥粉的白度是影響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色澤會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白度的測定儀器一般利用智能白度測定儀。小麥粉在儲藏期間白度的增加與小麥粉中脂肪氧合酶的活性有很強的相關關系,脂肪氧合酶對小麥粉有漂白作用。小麥粉的白度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先上升隨后趨于穩定。在添加脫氧劑的儲藏條件下,小麥粉白度的影響較大,縮短小麥粉的漂白時間,這可能跟脫氧劑的組成有關。本實驗中所采用的脫氧劑的主要成分是鐵粉,鐵 粉可能對脂肪氧合酶的構象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快了小麥粉的漂白速度。其他處理方式對小麥粉白度的影響變化趨勢基本趨于一致。
通過智能白度測定儀的測定發現,不同儲藏方式下對小麥粉白度進行無重復雙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儲藏方式對小麥粉白度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O.05),儲藏時間對小麥粉白度的影響差異顯著(P<O.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