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里,“炎”字是由兩個“火”字部首組成的,真是太形象、太貼切了。通常中醫所說的“上火”,多數情況都是指局部“發炎”,而口腔“上火”多半是牙齦炎、牙周炎在作怪。
從小就聽人說:牙痛不是病!其實,這句話謬種流傳,嚴重誤導國人,讓很多人對牙病不重視、不治療。殊不知牙痛不僅會發展成蛀齒,而且引起牙痛的細菌會經食道、氣管向全身擴散,從而引起許多嚴重的慢性疾病,如腸炎、腸癌、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牙痛,而且有了牙病一定要去牙科診治,決不可掉以輕心,放任不管。那么,牙周疾病是由什么細菌引起的呢?為什么人的免疫系統不能清除這種細菌呢?剛剛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雜志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做出了圓滿解答。
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是最常見的牙周炎和牙齦炎致病細菌之一,被稱為“里程碑式病原菌”(keystone pathogen),它的可惡之處在于能“癱瘓”中性粒細胞的殺菌能力,這就如同“解除”戰士的“武裝”令其失去“戰斗”能力一樣。
人體對口腔及腸道細菌通常具有耐受性,也就是不會誘發強烈的免疫反應,但其前提條件就是整體微生物群落的基本平衡。可是,由于牙病發作后牙周細菌大量繁殖,結果是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性被鈍化而使免疫系統“不作為”,導致各種微生物群落在無控狀態下瘋狂繁殖而失去平衡,最終引起多種急慢性炎癥性疾病。
對牙周細菌作用的詳細機理研究表明,它能使C5aR和TLR2兩個結合病原菌的受體蛋白質交聯,結果導致清除病原菌的MyD88降解。同時,還通過C5aR-TLR2激活PI3K啟動炎癥通路。這樣,牙周細菌不僅讓中性粒細胞失去吞噬細菌的能力,而且促進Mal與PI3K誘導的炎癥加劇及免疫逃逸。牙周細菌也許本身致病性不強,但它能與其他致病菌“狼狽為奸”、“助紂為虐”。因此,這個研究解釋了為何牙病在全身性疾病上表現較強的“放大”效應。
如此看來,口腔衛生對于健康是何等重要啊,正如我所說 口腔不衛生,風濕惹上身!今天介紹的最新研究,還讓我們了解到,牙周細菌不僅僅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引起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嚴重疾病。為了健康,你還能放任牙痛不管嗎?以下是對該研究結果的基本介紹,感興趣者可按提示查找全文。
科學家擔心,人造細菌會從培養皿中“逃脫”,從而引發一場全球瘟疫,屆時地球上的生命將無法抵御。近日,38位科學家在《科學》發文呼吁,世界各國政府應該停止資助并禁止有關“鏡像細菌”的研究,因為這種細菌的化......
無論是人類還是細菌,生命過程中都會面臨病毒的威脅。你知道嗎?細菌雖然比人類簡單,卻也有自己的“免疫系統”用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北京時間12月13日,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藥理系、重慶中國藥科大學創新研究院......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先進科學》在線發表了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趙興洪/萬紅平團隊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果成功利用仿噬菌體策略增強了肽類抗生素的治療效能,為細菌耐藥性控制提供了新策略。這是該團隊繼今年6月......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教授陳念永團隊在《納米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菌可以通過多種策略與納米材料偶聯,在抗腫瘤治療中發揮多種作用。腫瘤生物學復雜性和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癌癥治療方法的開發......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人們常用的牙刷和淋浴噴頭上,發現了600多種能夠感染細菌的病毒,其中不乏許多未被人類發現的“新面孔”。研究團隊表示,這些病毒對人類并......
上海交通大學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組與人體健康聯合實驗室牽頭的研究團隊,首次找到了腸道菌群里面的核心成員。該研究成果10月7日晚在線發表于《細胞》雜志。構建“蹺蹺板”模型該研究負責人、微生物組與人體健......
《柳葉刀》最新發布的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研究顯示,2025年至2050年間,抗微生物藥物耐藥預計直接導致超過3900萬人死亡。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已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威脅,由此導致的死亡人數將在未來幾十......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石墨烯以其強大的殺菌性能,有望成為抗擊耐藥細菌領域的顛覆性技術。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普通冰箱貼中的磁鐵技術,研發出一種超薄的針刺狀表面,作為導管和植入物的涂層,可殺......
近日,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SunghoonKwon團隊在Nature上發表題為Bloodculture-freeultrarapi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牙科協會福賽斯研究所團隊揭示了牙菌斑中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棒狀桿菌的細胞分裂機制。這種絲狀細菌不僅會分裂,還會同時分裂成多個細胞,這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