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對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在內的海洋微生物基因進行的最全面分析,可為研究人員發現抗生素、追蹤氣候變化影響和保護瀕危物種奠定基礎。1月16日,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前沿》。
據《自然》報道,2021年,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目錄,其中包含約3億組陸地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現在,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海洋生態學家Carlos Duarte和同事建立了一個數據庫,其中包含了生活在北極、印度洋、南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約3.15億組微生物基因。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計算生物學家Luis Pedro Coelho表示,該數據庫“代表了基因數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更廣的范圍和更深的深度”。
“我們的目錄中包含了來自深海和海底的基因組數據。”Duarte說,他領導團隊發現了一些來自海洋更深處的樣本。“以前的目錄主要側重上層海洋,大部分數據來自海面下200米范圍內。”
研究人員應用超級計算機分析了基因數據,使用算法預測了數十億個基因的完整序列,這些基因只有部分片段是已知的。他們將這些填充序列與已知功能的微生物基因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不完整基因的可能作用。
研究小組發現,真菌代表了“暮色帶”中發現的一半以上的基因組,“暮色帶”是海面下200米至1000米之間的區域。Duarte說,這表明真菌在處理海洋有機物方面發揮的作用比以前認為的更大。分析還顯示,一些海洋病毒含有比以前識別的更多的新基因序列。
更深入地了解海洋微生物可能會帶來廣泛的益處。“海洋微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質有無限的潛在應用。我們可以探索新的抗生素,可以發現新的用于食品生產的酶。”Duarte說,“如果研究人員知道自己在尋找什么,他們就可以利用這一數據庫平臺,找到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法。”
他補充說,該數據庫還可作為海洋微生物多樣性的基準測量,這樣科學家就可以跟蹤燃燒化石燃料或深海采礦等活動的影響。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海洋微生物學家Andreas Teske說,盡管該目錄有許多潛在應用,但它目前只提供了比物種水平更廣泛的關于細菌群的見解。他說,提高數據庫的分辨率將使它更有用。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中新網武漢5月16日電(王俊芳)中外科研人員通過對已滅絕諾氏駝的化石材料開展古基因組研究,破解了諾氏駝基因之謎,并發現歐亞大陸雙峰駱駝不同物種在地質歷史時期存在廣泛的基因流動,其演化歷史比學界已有認知......
茶枝柑屬于蕓香科柑橘屬寬皮橘物種,是歷經700多年馴化栽培的柑橘變種,其果皮制干即為中藥“廣陳皮”,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多甲氧基黃酮是“廣陳皮”中關鍵的藥用成分,但目前對其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及調控機......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一名杜氏肌營養不良患者在2期臨床試驗中去世,死于心臟驟停。這是輝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療藥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臨床試驗中出現死亡事件。當地時間2024年5月......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
在不斷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從溫泉、泥炭沼澤、糞便甚至酸奶中搜尋各種微生物。現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進步,他們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設計出這些系統。據《自然》報道......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在對癌癥遺傳易感性開展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癌癥研究所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確定了50個與腎癌發病風險相關的新區域。這一成果有助推進對癌......
5月3日,《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團隊與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改寫了教科書中“線粒體基因組編碼13個蛋白”的論斷,首次發現線......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現在人們常說的“社恐”,其特征是會盡力回避處身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而“社牛”則與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果蠅體內一種調節社交網絡結構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