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7-07 19:53 原文鏈接: 本科5篇SCI,武大小伙這樣搞科研

    5篇SCI論文

    1項發明專利

    多項獎學金與榮譽稱號……

    于專業領域

    他不懈追求著技術創新

    在科研的道路上

    他綻放著自己的光芒

    他是來自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

    2020級本科生劉建鑫

    主動出擊,大膽探索

    作為一名本科生,劉建鑫發表了5篇SCI論文,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AdvancedMaterials和ACSOmega發表了2篇學術論文。在大學四年內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離不開他本人長久以來的付出,也離不開學院為良才提供的肥沃土壤。在興趣的驅動下,早在大一的第二學期,劉建鑫就主動聯系了班主任劉澤教授,幾次交流之后便決定加入課題組,著手相關研究工作。談及參與科研的心得,劉建鑫說:“如果決定要走學術研究這條路,那就盡早進入課題組,我們學校的老師其實都是非常樂意本科生早一點進入實驗室去參加科研工作的。”

    課題組合照

    劉建鑫的第一篇論文是在大二的寒假期間完成寫作的,彼時仍是科研“小白”的他得到了導師的充分信任,也經歷了一次意義非凡的科研訓練。在放假前,他就完成了所有的理論研究工作,后續的主要任務則是要把科研成果整理成文。“過年的那段時間,我在家里面足不出戶,就在寫論文,寫了20天,感覺對自己鍛煉特別大”。劉建鑫自己學習了論文撰寫的相關知識,完成了第一篇論文的寫作和投稿,再根據專家的審稿意見進行完善修改,最終,他的論文如愿在ACSOmega發表。劉建鑫深度參與了這篇論文從研究到發表的每一個環節,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也收獲了圓滿的結局。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他將在科研道路上繼續深造,探索未知的學術領域。


    班級合照

    在劉建鑫的科研履歷中,“申請發明專利1項”這行簡短的文字格外特別。劉建鑫介紹,他所申請的是一個關于微力傳感器的發明專利,該傳感器能夠通過微力測量單元根據所測量的電容分別計算得到小量程微力測量下和大量程微力測量下力加載探針的運動位移,并根據運動位移和力敏感元件的彈簧剛度計算得到相應量程微力測量下的微力大小。為了讓傳感器能夠達到特定的量程、尺寸、分辨力等技術參數,就需要不斷地對其力敏感元件部分的參數進行優化。對于劉建鑫來說,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設計了許多方案,大多都因為無法滿足技術要求而成為了廢案,在無數次調整修改之后,才得到了符合需要的最終版本。劉建鑫用實際行動證明,技術創新固然不易,但只要勤于思考、敢于嘗試、勇于突破,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劉建鑫在實驗室

    合理規劃,高效復習

    劉建鑫認為,身體素質對于提高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大學四年中,劉建鑫堅持鍛煉,規律作息,探索出了最合適自己的睡眠時長。“我習慣每天睡六個小時左右,聽起來可能會有點短,但是這個時間對于我來說是合適的。在保證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同時,盡可能的少睡一些,就能在一天之內完成更多的事情”。掌握自己的身體節律,維持一定的生活規律,據此做好合理的時間規劃,減少時間與精力的無效消耗,才能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

    數學雷鋒學習互助組指導師團隊合照

    (第一排左六為劉建鑫)

    在復習備考方面,劉建鑫也有一個“獨門秘籍”。他會為自己設置兩輪復習:第一輪復習開始于課程結束之前,主要任務是完整系統地梳理課程內容,并將所有的知識點整理成復習筆記;第二輪復習安排在考試與考試之間的空檔,具體做法是在考前回顧前期整理好的復習筆記,幫助回憶起先前已經復習過的內容。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復習方式,既提前一段時間全面復習了所有學習內容,也能在考前及時“喚醒”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


    堅定所愛,追逐夢想

    在未來的路上,劉建鑫帶著堅定的目標和清晰的愿景,展望著自己的人生藍圖。他計劃在博士后階段開拓國際視野,探索行業發展,為自己的學術之路增添新的色彩。然而,劉建鑫的心之所屬始終是祖國,他決心學成歸來后入職國內高校,通過教書育人,為國家的學術事業貢獻力量,繼續推動科研事業的發展。劉建鑫坦言,學術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實現這些宏偉目標也并非易事,但他相信,憑借自身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愿望堅定,信念堅強,終將攀登到成功的巔峰。

    劉建鑫與其團隊參加周培源力學競賽(右三)


    追逐夢想的路上,總會有一些耀眼的星光照亮后來人的前行方向。對于學弟學妹們,劉建鑫勉勵大家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一些事物,而不是隨大流。“選擇權要抓在自己的手里,一定要知道自己想學什么,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要去做什么方向,想要在什么樣的領域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希望大家能夠在自己選擇道路上越走越遠,在自己選擇的領域里面發光發熱。

     


    相關文章

    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平臺設備更新中標公布

    一、項目編號:招案2024-4693(招標文件編號:招案2024-4693)二、項目名稱: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平臺設備更新項目-智能光片顯微鏡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锘海生物科學儀器(......

    武漢大學新學院成立開啟智能教育新紀元

    12月16日,武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大會在圖書館二樓報告廳舉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邵新宇,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忠軍,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校長張平文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張堯學教授,中......

    2250萬武漢大學發布三合一超高分辨液質聯用儀等儀器設備招標公告

    近期,武漢大學發布一批關于“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平臺設備更新項目”招標公告,涉及三合一超高分辨液質聯用儀、超高效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等儀器設備,總預算為2250萬元。其中,項目編號Z......

    2位享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學者加盟武漢大學

    據武漢大學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8日,武漢大學舉辦數學學科高層次人才聘任儀式,楊彤、范輝軍兩位享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學者,被聘任為“弘毅講席教授”。學者簡介楊彤,1987年和1990年在中山大學獲得學......

    武大14名本科生獲得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項目資助

    心懷理想,篤學不怠腳踏實地,逐夢遠航武漢大學14名本科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這是個人努力的結晶更是武大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上的堅定實踐下面請跟隨珞珞珈珈的腳步一起來認識這14位優秀本科生吧!再創佳績......

    48天內成果兩連發!他們的研究讓人聯想到電影《我不是藥神》

    “這藥是特效藥,四萬塊一瓶,我吃了三年。”這句話出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之間的對話。他們討論的藥物格列衛,是一種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明星抗癌藥”。它能將這種致命的疾病轉變為......

    48天內全球頂級期刊兩連發武漢大學雷愛文/李武教授團隊備受關注

    “這藥是特效藥,四萬塊一瓶,我吃了三年。”這句話出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之間的對話。他們討論的藥物格列衛,是一種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明星抗癌藥”。它能將這種致命的疾病轉變為......

    NatureChemistry|武漢大學團隊鋪設碳糖苷合成新“糖”路

    2024年9月13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孔望清團隊和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戚孝天團隊合作在NatureChemistry期刊上發表一篇題為“Stereoselectiveandsite-divergent......

    陸偉任武漢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9月11日,武漢大學召開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黨組關于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的有關決定。經黨中央批準,陸偉任武漢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陸偉,男,滿族,197......

    唯一單位!武漢大學,發Nature

    8月28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蒙祥教授課題組在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perm-OriginPaternalEffectsonRootStemCellNicheDifferentiati......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