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項研究顯示,1型糖尿病與多種類型癌癥——包括胃癌、肝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腎臟癌等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引發其他類型癌癥(包括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降低。這些結果來自于對五個國家數據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由資深統計學家、丹麥 Steno糖尿病中心的Bendix Carstensen、愛丁堡大學的Stephanie Read博士和Sarah Wild教授,發表在2月29日的國際糖尿病權威雜志《Diabetologia》。
以往的研究表明,與沒有糖尿病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癌癥發病率增加了約20%到25%;然而,這些結果大多數是基于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他們占了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大部分(約90%)。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探討了與1型糖尿病特別相關的各種癌癥的增加風險。
這項研究利用來自五個國家糖尿病患者登記的數據,分析了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超過9000例癌癥病例:澳大利亞(2000-2008年)、丹麥(1995-2014年)、芬蘭(1972-2012年)、蘇格蘭(1995-2012年)和瑞典(1987-2012年)。通過將這些數據與國家癌癥登記處的數據聯系起來,作者能夠將1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癥發病率,與普通人群的癌癥發病率進行比較。
所有癌癥的分析顯示,在1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當中,總體的癌癥風險沒有增加,而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當中,總體癌癥風險增加了7%。1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中性總體癌癥風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列腺癌(男性最常見的非皮膚癌)的發病率降低了44%。當作者排除了性別特異性癌癥類型(前列腺、睪丸、乳腺、宮頸、子宮內膜和卵巢)的數據后,在男性和女性1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現了過高的癌癥風險(男性為 15%和女性為17%)。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特定腫瘤部位,研究發現胃癌(男性為23%,女性為78%);肝癌(男性兩倍,女性為55%);胰腺癌(男性為53%,女性為25%),子宮內膜癌(42%)和腎癌(男性為30%,女性為47%)的風險增加。相反,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10%的不太可能被診斷為乳腺癌,但是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這項研究還報道稱,在糖尿病診斷后不久,癌癥的發病率是最高的。在第一年的隨訪與長期的隨訪過程中,1型糖尿病男性(2.3倍)和女性(2.3倍)患者的癌癥發生率,都顯著增高。在男性當中,患上1型糖尿病大約20年后,癌癥的發病率隨后下降到一般人群的水平,但是在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當中,只過了僅僅5年就達到這個水平。作者強調,1型糖尿病診斷后不久高度飆升的癌癥發病率,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診斷后不久(此時患者增加了就醫)預先存在的癌癥檢測,而與1型糖尿病沒有關聯。
作者認為,與以前2型糖尿病的報道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癥發生率要小的多,這一發現反駁了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治療對癌癥發病率升高所起的作用。如果胰島素治療是一個主要的癌癥危險因素,那么1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癥發生率,將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胰島素治療,而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比例相當小。作者認為,他們關于“糖尿病患者癌癥風險增加”的研究結果,可能是由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中發生的一種常見機制,如血糖水平升高。
作者指出:“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賦予了幾種癌癥過高的發生率。尤其是,與一般人群相比,1型糖尿病患者的肝癌、胰腺癌、腎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發生率較高,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較低。然而,關于2型糖尿病,增加的癌癥風險在糖尿病診斷時是最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他們得出結論:“我們的研究結果不支持‘對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癌癥篩查的政策’做出改變。建議1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一些減少癌癥風險的生活方式,如避免吸煙、體重管理和適當的體育活動。”
早在2010年,就有研究報道,II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癥的幾率偏高,德國癌癥研究中心一項迄今最大規模的糖尿病與癌癥綜合風險研究顯示,Ⅱ型糖尿病患者罹患24種癌癥的幾率比普通人高,但患前列腺癌的幾率則明顯偏低。在去年8月份,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TRB3通過與p62互作,阻礙自噬/蛋白酶體降解,介導了代謝因子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誘導的腫瘤發生與發展。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1型糖尿病是一種免疫細胞攻擊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直至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島β細胞可以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因此1型糖尿病的治療目前主要依賴胰島素,當前急需探索新的能阻止或減緩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的治......
澳大利亞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的膠囊,這可能意味著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可能可以口服胰島素而不是注射它。這種設計也有可能用于輸送其他蛋白質藥物,如抗生素和癌癥治療。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
不良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包含184個國家人群飲食攝入的研究模型。研究人員利用該模型分析了1990年至2018年的數據,發現2018年有1410多萬例2型糖尿......
日前,AspectBiosystems和諾和諾德(NovoNordisk)宣布建立一項合作、開發和許可協議,以開發生物打印組織治療產品,旨在替換、修復或補充體內缺失的生物功能,為糖尿病和肥胖癥患者提供......
撰文|宋文法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5.4億人。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國,成年人有超過1.14億糖尿病患者,占全世......
慢性傷口對公眾健康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傷口炎癥導致內源性電信號的異常,阻礙了傷口愈合過程所需的角質細胞遷移。這一觀察結果啟發人們用電刺激來治療慢性傷口,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較大挑戰。......
“WestlakeProteomicsSeries”(WeOmics)系列研討會 由TheProteomicNavigatoroftheHumanBody(π-HuB)Project,CN-......
I型糖尿病是胰島功能損傷所致,至今無法治愈。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團隊及合作團隊近期在《自然-醫學》(NatureMedicine)、《自然-代謝》(NatureMetabolism)發表的兩篇論文,在非......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并發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患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一個關鍵事件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內皮細胞(ECs)丟......
約有一半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周圍神經病變(peripheralneuropathy)---無力、麻木和疼痛,主要在手和腳。當血液中循環的高濃度糖分損害周圍神經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如今,在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