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科技博客Quartz網站發表題為《中國的農業為何正在衰退?》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在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過程中,農田和水資源已遭受嚴重損害,盡管經濟突飛猛進、民眾更富裕,但中國保持糧食增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若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一個依賴中國的全球經濟體系將走向災難。
近年來,針對中國糧食消費需求與生產能力的矛盾,國際輿論經常會擔憂中國糧食安全狀況,甚至推斷中國糧食安全形勢將會惡化,帶來全球糧食危機,威脅其他國家糧食安全,妨礙全球經濟發展。
毋庸諱言,中國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中國農業資源稟賦條件惡化帶來國內糧食增產約束長期趨緊,國內糧食產需缺口擴大造成對國際糧食市場依賴程度提高,短期內偏緊的糧食供求關系帶來國內糧價上漲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長期以來,中國實施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安全戰略,反復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不會端在別人的手上。我們用最嚴格的手段保護耕地資源和淡水資源,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劃定基本農田,確保耕地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耕地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糧食生產能力總體上不斷提高。
科技創新是糧食生產能力提高的不竭動力。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糧食單產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即使在國內不同地區、不同農戶間,糧食單產水平差距也十分明顯。這意味著在農業資源稟賦不能根本改變的前提下,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糧食單產的潛力仍然巨大。
新時期,中國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通過推廣應用優良品種,發揮高產創建示范效應,成效明顯。多年來,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有限,糧食增產主要來源于單產水平的提高。未來發揮企業在育種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等領域的主體作用,通過政府有選擇地集成效果明顯的農業科技成果,仍將為中國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撐。
顯然,中國也會根據國內國際糧食市場形勢,國內國外農業資源稟賦差異,在為全球糧食安全承擔義務和責任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糧食安全方面的國際分工,有選擇地擴大部分糧食品種的進口。這非但不會損害全球糧食安全和世界經濟增長,反而有助于實現糧食國際貿易和合作多贏。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糧食生產成本和風險的增加,合理提高糧食價格,是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必需措施。同時,如何避免國際糧食市場過度波動和國內國際糧食價格的傳導,如何更好地處理中國糧食安全與全球糧食安全關系,都需要深入探索。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為發展堅果產業,云南省臨滄市依托鄧秀新院士團隊,組建了“院士專家團隊+市級科技人員+縣(區)級科技人員”的技術體系專家團隊,采取“邊研究、邊試驗、邊示范、邊推廣”方式,開展果園放蜂、營養補充等關鍵技術......
一是優化創新平臺建設和運行機制。組織企業積極申報安徽省級企業研發中心,2024年銅陵市獲得新認定數量取得突破,達到14家,企業研發平臺的技術領域進一步擴展。圓滿完成2024年年營收1億元以上無研發活動......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5年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粵港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與政務信息化項目)擬安排資金的公示根據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擬安排粵港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與政務信息化項目40項,擬安......
關于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內科技合作項目立項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根據《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國內科技合作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4〕4......
近日,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等18個部門印發了《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
關于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空天海洋科技領域(第二批)項目立項的通知根據相關要求,經項目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立項公示等程序,現對《軌道轉移運輸飛行器在軌快速加注技術》等6個項目予以......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5年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推薦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上海市海洋局、浙江省......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將加快實現具身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在接受央視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國科技論文數和專利數均處于世界第一位,但是專利增長速度和產業發展質量不相稱,在一些領......
未來科學城管委會近日發布數據,盤點2024年發展成果。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之一,未來科學城已聚集規模以上企業881家,去年營業收入4301億元;形成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制造三大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