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西環河景觀。
多水的杭州,城市河道(繞城以內)的“治水”工作,一直引人關注。
新年伊始,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對外公布了一份厚厚的2014年杭州“治水成績單”,另外,2015年的“治水計劃”也同時出爐。
2014年是杭州開展黑臭河整治的第三個年頭,通過截污納管、清淤疏浚、生態治理、引水配水、長效管養等多措并舉,已消除黑臭河道47條。而2015年的“治水”終極目標是:初步確定再消除30條黑臭河道,打造5條示范河道,繞城以內城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同時,河道監管中心還通過媒體,向社會大眾征集關于黑臭河治理工作意見建議,承諾每條意見都一一落實。
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水域處處長沈小紅介紹,截至2014年底,47條黑臭河道已通過治理驗收,完成率為100%,其中,治理重點在拱墅區和江干區,分別有21條和13條。沿線居民對黑臭治理效果滿意率已從前年的95.81%提升至去年的97.9%。
從2013年開始,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就提出,每年要創建5條生態示范河道,再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河水“清澈見底”的美態。2014年杭州打造了康橋新開河、西環河等5條生態示范河道。
沈小紅表示,對于這47條已治理好的河道來說,消除黑臭的工作并沒完全結束,他們已落實動態監管,鞏固河道長效管理。
2014年,城市河道治理,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47條黑臭河道都落實了“河長制”,每條河都有市、區、街(鎮)、社區相關負責人分別擔任四級河長。同時,56位市民被任命為“民間河長”,配合“責任河長”開展工作。
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向記者透露,2015年初步確定還將消除30條黑臭河道,再打造5條示范河道,繞城以內城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2012年,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就對杭州繞城以內的城市河道進行過一次調查摸底,排查出113條黑臭河道。經過3年連續不斷整治,目前杭州已整治了102條黑臭河道,如果再加上2015年計劃中的30條,黑臭河整治的數量將達到132條,已超預期。
那么,如何才能算是消除黑臭呢?
沈小紅介紹說,至少從感官判斷上,要符合“三不”標準,即不黑、不臭、不亂,具體指標要符合《杭州市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狀況判斷及驗收要求》。而對于生態示范河道,要求更高:達到Ⅳ類水標準,透明度大于50厘米,水里看得到魚蝦和植物,河岸設施完善、養護規范、環境整潔優美,還要有河道長效管理機制,沿河居民環境調查滿意度達到90%以上。
另外,和以往不同的是,2015年杭州還計劃清疏30條防汛河道,包括對內部主要行洪河道、蓄水河道進行拓寬清淤,并適時對現有沿河排澇閘站提升改造等。
市城管委河道監管中心設施維護處處長嚴向軍介紹說,城市河道承擔著城市防汛排澇主干通道的功能,實施河道清疏就為了使暴雨或大雨時期城市內部澇水能迅速外排。“比如說新開河(上城段),2011年清過淤,但幾年下來有不少淤積,而河道附近望江門一帶的老住宅區低洼處集中,提高河道的澇水外排能力很重要。因此,這條河就是今年清疏工作的重點。”
《自然·城市》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對30年的全球衛星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自1990年代以來,城市的縱向發展規模可能超過了橫向發展規模。該研究結果或有助于理解城鎮化。如今大部分城市都以密集的建筑環境為特......
美國科學家通過對30年來的全球衛星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自1990年代以來,城市的縱向發展規模可能超過了橫向發展規模。相關研究8月5日發表于《自然—城市》。如今大部分城市都以密集的建筑環境為特點。城市發展......
5月10日,由騰訊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聯合發起的“人人參與,AI創未來——騰訊未來城市AI創意設計大賽征集”啟動會暨“AI與設計創新”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舉行。活動現場......
“實現城市城區空間范圍確定的標準化,是科學實施城市統計監測、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3月27日,自然資源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土空間規劃局二級巡視員王偉介紹,我國首次......
“實現城市城區空間范圍確定的標準化,是科學實施城市統計監測、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性工作。”3月27日,自然資源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土空間規劃局二級巡視員王偉介紹,我國首次......
高等教育、城市建設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盧曉梅新著《大學大城》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探討城市與大學如何協同發展、互相賦能。作者發揮長期聚焦高等教育研究的學術積累,同時憑借自身理工科功底,捧出扎實......
近日,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公布了2021年度優秀城市規劃設計獎獲獎項目。記者獲悉,由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申報的兩個項目《廣東省“雙評價”技術體系研究及應用》《面向精準落地的廣東省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優......
2月28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在廣州召開“廣州城市智庫叢書(第四批)”新聞發布會。第四批出版的智庫叢書共9本,包括《廣州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1)》《廣州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廣州市......
記者27日從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獲悉,我國首個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平臺規范性標準——《城市地下空間全要素地質信息平臺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標準對全要素地質信息平臺設計......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綜合治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印發,從水域岸線管理保護、防洪治理、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環境監測等5個方面提出工程治理措施,擬實施工程項目152個,總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