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4-12 10:39 原文鏈接: 杰青鄭海榮團隊揭示超聲神經調控視網膜機制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研究員團隊在超聲神經調控領域研究獲得新進展,腦神經調控和視網膜神經調控等工作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刊物上發表。

    圖片.png

    圖1. (a)安裝了頭戴式超聲刺激器和腦電采集裝置的清醒小鼠;(b)超聲調控小鼠轉頭行為的實驗視頻截圖

       團隊在領域內率先開展了對自由活動小鼠的超聲神經調控研究。相關工作“Noninvasive Ultrasonic Neuromodulation in Freely Moving Mice”( 自由移動小鼠的無創超聲神經調控研究)發表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生物醫學工程會刊,DOI:10.1109/TBME.2018.2821201)。

      團隊針對超聲神經調控技術在清醒嚙齒類實驗動物上的應用需求,研制了體積小、重量輕的頭戴式超聲刺激裝置。該裝置不僅能滿足清醒小動物對頭戴裝置體積、重量的苛刻要求,而且能附加安裝電生理采集電極、給藥導管和光纖等附件,實現超聲神經調控與電生理、給藥、光刺激和鈣成像等多模態神經調控、評估手段的充分融合,促進超聲神經調控技術在癲癇、抑郁癥、帕金森病、藥物成癮以及睡眠功能障礙等疾病研究領域的應用。該研究研制了不同規格的頭戴式超聲刺激器,并首次成功實現對自由活動小鼠轉頭行為的超聲調控。該研究成果為拓展超聲神經調控技術在探索超聲作用機制和干預腦疾病等研究領域的應用提供新工具(圖1)。

      同時,團隊在視網膜超聲刺激研究方面也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Temporal Neuromodula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by Low-frequency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低頻聚焦超聲刺激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時間神經調控研究)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IEEE神經系統與康復工程會刊,DOI: 10.1109/TNSRE.2018.2821194)雜志上。

      視網膜退行性疾病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老年性黃斑病變,主要表現為光感受器的凋亡進而導致視覺信號輸入受阻。近年來,植入式視覺假體在治療神經性失明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植入式醫療器械具有很高的侵入性,存在許多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問題。超聲作為一種新型神經調控手段,具有無創調控的優點,在視網膜假體研究領域獲得了高度關注。

      深圳先進院超聲團隊首次采用頻率為2.25 MHz的低頻聚焦超聲開展了刺激大鼠離體視網膜的研究。研究發現低頻聚焦超聲可有效地誘發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產生不同類型的反應,并比較了不同超聲強度下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時間響應特性,該研究結果將推動無創超聲視網膜假體的實現(圖2)。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廣東省創新團隊以及深圳市孔雀團隊等項目支持。

    圖片.png

    圖2.(a)超聲視網膜刺激實驗裝置;(b)微電極陣列記錄的不同節細胞超聲反應


    相關文章

    工程化外泌體治療視網膜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獲進展

    視網膜缺血再灌注損傷是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視網膜缺血性疾病的典型病理生理過程。視網膜激光光凝術等傳統療法治療視網膜病變已有多年但療效有限,可能產生視野縮窄、視神經萎縮等副作用。因此,亟需......

    西安醫療團隊運用神經調控技術助患者重新行走

    10日,西安市紅會醫院發布全球首例脊髓電刺激治療神經源性潰瘍合并雙下肢肌張力障礙成果。醫療團隊運用神經調控技術,將微型電極置入一位因燒傷喪失行走能力的患者體內,實現神經的精準調控,使其肢體功能和血管血......

    干細胞移植能閉合視網膜黃斑裂孔

    日本科學家通過人類干細胞移植成功地修復了猴子模型的黃斑裂孔。移植后,用視網膜組織持續填充能閉合裂孔。相關研究10月3日發表于《干細胞報告》雜志。“我們首次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中證實,胚胎干細胞衍生的......

    愛刷手機的要小心了!研究表明常刷手機易加速衰老

    在現如今這個時代,智能手機就像身體的一部分,像固定在手上的額外器官。許多人醒來第一件事是看手機,睡前最后一件事還是看手機,甚至是每5分鐘看一次手機。有研究顯示,18-30歲的人群中,近40%的人報告有......

    全球首例全眼移植面臨新挑戰

    AaronJames的藍眼睛是自己的,棕眼睛是移植的。圖片來源:HaleyRicciardi2021年,美國阿肯色州溫泉城的電工AaronJames在一場高壓線路電氣事故中受傷,失去了左臂、左眼、下巴......

    常刷手機,加速衰老!同濟大學最新研究,每多刷1小時,視網膜年齡衰老32天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同濟大學醫學院上海市眼科醫院的研究人員在Gero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leeponsettimeasamediatorintheassociationbe......

    基因編輯療法可改善遺傳性失明患者視力

    患者正在接受手術。圖片來源:美國麻省眼耳醫院美國麻省眼耳醫院和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接受CRISPR基因編輯實驗性治療后,大約79%的遺傳性視網膜變性臨床試驗參與者癥狀得到改善......

    發光強度提高2000余倍超聲發光成像技術來了

    90年前,就有科學家觀察到聲致發光現象。即便如此,由于這一現象是在極端條件(10000攝氏度和81兆帕)下產生,發光效率和強度極低,未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成像技術,業界視其為“沒潛力”的研究方向。近年來......

    豌豆大小腦刺激器:微創精準,革新神經調控技術

    微型植入式腦刺激器被證明可在人體工作。美國萊斯大學工程師開發了人類患者可用的最小植入式腦刺激器。憑借開創性的磁電功率傳輸技術,這一僅豌豆大小的設備可無線供電,通過硬腦膜(附著在顱骨底部的保護膜)刺激大......

    AI將視網膜成像速度提高百倍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人員將人工智能(AI)應用于一項能生成眼睛細胞高分辨率圖像的技術中。新技術使視網膜成像速度提高100倍,圖像對比度提高3.5倍。這一進展將為研究人員評估老年性黃斑變性和其他視網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