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4-11 11:39 原文鏈接: 柴發合:建立長效機制打贏藍天保衛戰

      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打贏藍天保衛戰”再被強調。會議將此列為“標志性的重大戰役”之一,并要求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及運輸結構,堅持源頭防治,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目標已定,3年攻堅戰究竟怎么打?治理同時,如何鞏固既有成果、防止重污染天氣反彈?下一階段,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需邁過幾道坎?帶著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原副院長、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


      治理進入“平臺期”

      任務仍艱巨

      中國能源報:剛剛過去的采暖季,北方地區為治霾狠下功夫且有所成效。而今供暖結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反而頻頻發生,原因何在?

      柴發合:采暖季通常被視為全年的治霾關鍵期。2017-2018年秋冬季,國家生態環境部也首次啟動專項治理行動,在北方地區大規模推行清潔取暖工程,有效減少煤炭使用。但同時我們應看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污染排放總量仍大大超過其環境承載能力,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一方面,隨著采暖季結束,大批秋冬季錯峰生產的企業逐漸復工,涵蓋火電、焦化等高排放行業,及化工、煤炭等涉及大宗原材料和產品運輸的車輛。工業源比重大大增加,導致污染大幅反彈。另一方面,因空氣具有流動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相互影響。以北京為例,西有太行山、北有燕山山脈,基本形成一個簸箕型口子,地理條件極為不利。加之今春氣象條件不佳,空氣中攜帶的污染物在此堆積難以釋放,加劇重污染天氣發生。

      中國能源報:除上述情況,“艱巨”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柴發合:總體來看,現階段主要問題還是各種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以PM2.5和臭氧為代表的復合型污染治理是最重要一環。目前,冬季PM2.5排放雖呈下降趨勢,濃度卻持續偏高;夏季臭氧污染也開始凸顯,成為又一挑戰。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空氣質量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大氣十條”成效初顯的同時,剩余壓減空間實際也在縮小,前期把能治理的都治了,繼續深入則越來越難。可以說,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正進入“平臺期”深水區,進一步突破并非易事,仍需力度不減、強度不減、監管不減。

      源頭防控是關鍵

      機制需長效

      中國能源報:那么,如何突破“平臺期”?

      柴發合:我認為,首先應重視“精準化、精細化、高效化”三個核心。

      精準化是指準確摸清污染成因,包括各地有哪些污染源、分別產生什么影響、對PM2.5貢獻多大等內容,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既保證經濟社會正常發展,也可針對不同污染有效控制。精細化,包括方案制定、管理實施等治理體系的精細,各地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空氣質量達標路線圖與時間表。高效化即效率優先,力爭實現社會成本最小化、空氣質量改善最大化。

      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制定3年作戰計劃,并有望上半年出臺。到2020年,全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要比2015年降低18%,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這是“十三五”時期空氣質量改善的約束性指標,更需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中國能源報:要達目標,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難點?

      柴發合:近5年,我們做了很多過去想干而一直沒干成的事,但也存在一些仍未干成的事,后者正是現階段的治理重難點。如非電行業就是短板之一。

      因治理基數、管理能力等差距較大,非電行業的治理嚴重滯后于電力行業,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等排放占到全國總量的3/4以上,尤其是石化、煤化工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對此,還應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既要解決安全、環保問題,也要實現資源化利用,重視工藝過程中的減排回用。

      另一重點則是源頭防控。除現有末端治理方式,更需建立長效機制進行“治本”,包括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過剩和落后產業,增加新的增長動能;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

      加快清潔能源替代

      抓住“三調整”

      中國能源報:您所說的“長效機制”,究竟如何落地實施?

      柴發合:第一,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與布局調整。近幾年,“去產能”及“散亂污”治理均進展明顯,但我國產業結構整體仍偏重。過剩與落后產能,不僅造成資源能源浪費,也是排放過量的污染源,應繼續按計劃淘汰。

      同時兼顧布局調整,通過環保搬遷優化地區產業結構。“搬遷”,不僅僅指位置平移,更是一個改造升級的過程,提高自身生產工藝、強化污染控制水平。更重要是站在全國角度,不再局限于“一廠一地”的挪動。綜合考慮行業總量、大產業格局及環境影響等因素,既要評估搬出及遷入地的環境承載力,也要避免地區間相互污染。

      第二,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與使用方式轉變。一方面,增加清潔能源使用,持續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注意因地制宜,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包括合理推廣使用地熱、生物質能等方式,多元解決燃煤污染,長遠則是讓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同時,樹立清潔能源優先的理念,真正實現有效供給,而不再將其作為地方發展的“花瓶”。

      另一方面,減煤并非“一刀切”,清潔煤技術的研發應用同樣重要。這項工作的進展目前遠遠不夠,以蘭炭為例,國家對此尚無統一定義;對其生產工藝、燃燒技術、排放標準及配套爐具等,既沒有明確要求,也無系統性規范。技術監管及準入門檻缺失,易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反而造成清潔煤技術多而雜亂。如何實現高碳煤的低碳化使用、低污染排放,值得進一步思考。

      第三,持續推動“公轉鐵”比例,科學管理運輸。從現有貨運能力來看,高達82.5%的汽運比例帶來大量排放。建議根據實際運輸需求,建立以鐵路網為主的“多式聯運”模式,減輕道路移動源污染。


    相關文章

    西南石大碳中和首席科學家:綠色轉型需先立后破

    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謝夢圓郁玫浦帆)“能源供給實際上是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是這樣,在歐洲也一樣,能源是國計民生里面最核心的,除了糧食以外,能源是很重要的要素。”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

    西南石大碳中和首席科學家:綠色轉型需先立后破

    “能源供給實際上是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是這樣,在歐洲也一樣,能源是國計民生里面最核心的,除了糧食以外,能源是很重要的要素。”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碳中和首席科學家、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長......

    精準阻擊大氣污染源藍天白云漸成常態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主樓里,懸掛著一幅特殊的日歷圖,日歷圖顯示著北京2013年以來每一天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情況。“顏色越深越紅,表明空氣質量越差;顏色越淺越綠,表明空氣質量越好。”黨的......

    朱彤院士:大氣污染與人群健康息息相關

    在健康管理中,個人雖然是第一責任人,但卻難以控制外部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是一類致癌物,數據顯示,每年因大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約有700萬,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數有400多萬。整體而言,空氣污染具......

    如何打破清潔能源產業鏈上的貿易壁壘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強調,要重振貿易投資,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

    南堡油田清潔能源替代先導示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的批復

    名稱關于南堡油田清潔能源替代先導示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索引號000014672/2022-00297分類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07-28文號環審〔2022〕117號......

    91.5億!財政部下達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第二批)

    財政部關于下達2022年度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預算(第二批)的通知財資環〔2022〕58號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促進大氣質量改善,......

    放大二氧化氮身份標識快速鎖定大氣污染“元兇”新方法

    通俗地講,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譜信號進行有效放大,再通過我們開發的可靠算法進行計算,最終實現對大氣二氧化氮的精確探測。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調制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適用于長期穩定運行、免人工維護的二氧......

    張周平委員支招“地球第三極”探寶

    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綜合開發利用百萬億元人民幣計鹽湖礦產資源,清潔能源發展條件“風光無限”。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周平建議,應充分挖掘“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資源優勢,打造國際一流天......

    重大突破:科學家實現甲烷的選擇性轉化

    新華社武漢2月21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攻克了甲烷的選擇性氧化這一催化研究中的世界性難題。利用新開發的催化劑,該團隊實現了氧氣條件下將甲烷選擇性氧化為甲醇和乙酸。這一研究對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