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一美國研究小組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碳納米管和二硫化鉬(MoS2),成功制出目前世界最小晶體管,其柵極長度僅有1納米,這一僅是人類發絲直徑五萬分之一的尺度,遠低于硅基晶體管柵極長度最小5納米的理論極值。
制出更小的晶體管,是半導體行業一直努力的方向,柵極長度則被認為是衡量晶體管大小的標準。目前,市面上高端電子產品所用晶體管多為柵極20納米的硅基晶體管,而業界普遍認為,柵極小于5納米的晶體管無法正常工作。為克服硅的局限性,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阿里·賈維領導的研究小組,把目光瞄向了二硫化鉬和碳納米管。
二硫化鉬與硅一樣具有晶體晶格結構,但與硅相比,二硫化鉬的導電性更易控制,且可被加工成只有0.65納米厚的、介電常數(又稱電容率)較低的薄層,可算是理想的晶體管材料。而用直徑只有1納米的碳納米管做柵極,則是充分考慮制造工藝難度的結果。因為制造只有1納米的微小結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傳統的光刻技術無法很好完成這樣的工作。研究小組的測試表明,以碳納米管作為柵極的二硫化鉬晶體管,可有效地控制電流。即使柵極只有1納米,其電氣性能表現依然良好。
賈維表示,柵極只有1納米的晶體管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晶體管。同時研究也表明,材料科學會為電子產品小型化提供更多的空間。只要找到合適的半導體材料,構建合適的結構,摩爾定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依然可以有效。
新一代航天器對宇航芯片的性能和抗輻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碳納米管器件的柵控效率高、驅動能力強,是后摩爾時代最具發展潛力的半導體技術之一,并具有較強的空間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抗輻照器件技術重......
記者日前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前沿軟物質學院林志偉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員MingZheng,利用DNA首次實現了單壁碳納米管(SWCNTs)的可控有序修飾。相關研究發表于S......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626.shtm科技日報北京6月26日電(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帶來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在小尺寸晶體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帶來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在小尺寸晶體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
鍺的特殊性質和專用編程柵電極的使用,使人們有可能為一種開創芯片技術新紀元的新元件制造出原型。據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雜志》上的研究,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沒有依靠硅基晶體管技術,而是利用鍺生產出世......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勇教授與德國德累斯頓萊布尼茨高分子研究所PetraP?tschke博士合作在高分子學科頂級期刊《ProgressinPolymer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S......
圖1非厄米拓撲聲子晶體構建和相位控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922407、12074183)等資助下,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劉曉峻教授和程營教授課題組與西班牙約翰·克里斯滕森教授課題組合作,首......
據韓國科學技術院網站報道,該大學金相旭教授研究組在碳納米管化學生長過程中,發現了鐵(Fe)原子生成類似于我們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構的單原子混合結構,從而提出單一原子催化劑的概念,這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研究成......
多年來,超薄、靈活的計算機電路一直是個工程目標,但技術障礙阻礙了實現高性能所需的設備小型化程度。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制造技術,可在柔性材料上生產出長度不到100納米的原子級薄晶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