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大部分DC處于非成熟狀態,表達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體外激發同種混合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的能力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極強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攝取抗原(包括體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時即分化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達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過程中,由接觸抗原的外周組織遷移進入次級淋巴器官,與T細胞接觸并激發免疫應答。DC作為目前發現的功能最強的APC,能夠誘導特異性的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生成。近年來研究表明,應用腫瘤相關抗原或抗原多肽體外沖擊致敏DC,回輸或免疫接種于載瘤宿主,可誘發特異性CTL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DC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大部分實體瘤內浸潤的DC數量多則患者預后好。有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核心是產生以CD8+ T細胞為主體的細胞免疫應答,這也是DC作為免疫治療手段的基礎。
DC抗腫瘤的機制如下:①DC可以高表達MHC-Ⅰ類和MHC-Ⅱ類分子,MHC分子與其捕獲加工的腫瘤抗原結合,形成肽-MHC分子復合物,并遞呈給T細胞,從而啟動MHC-I類限制性CTL反應和MHC-Ⅱ類限制性的CD4+ Thl反應。同時,DC還通過其高表達的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2、CD40等)提供T細胞活化所必須的第二信號,啟動了免疫應答。②DC與T細胞結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細胞增殖,誘導CTL生成,主導Th1型免疫應答,利于腫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顆粒酶B和FasL/Fas介導的途徑增強NK細胞毒作用;③DC分泌趨化因子(Chemotactic Cytokines, CCK)專一趨化初始型T細胞促進T細胞聚集,增強了T細胞的激發。保持效應T細胞在腫瘤部位長期存在,可能通過釋放某些抗血管生成物質(如IL-12、IFN-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響腫瘤血管的形成。上述CCK進一步以正反饋旁分泌的方式活化DC,上調IL-12及CD80、CD86的表達;同時DC 也直接向CD8+T細胞呈遞抗原肽,在活化的CD4+ T細胞輔助下使CD8+ T細胞活化,CD4+ 和CD8+T細胞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分泌細胞因子或直接殺傷,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
免疫療法的探索與發展旨在為腫瘤治愈尋求新突破,但由于腫瘤內部復雜免疫抑制性微環境的存在,傳統疫苗及免疫調控方法的療效受到極大限制。近期,來自廈門大學的科研團隊在《NatureNanotechnolog......
LMU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幼兒中發現的未成熟樹突狀細胞能夠誘導強大的免疫反應。結果可能導致改進的疫苗接種方案。(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樹突狀細胞是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遷移性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s,DCs)在調節未致敏的CD8+T細胞之前可以激活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使T細胞轉換為定植在皮膚的組織駐留T細胞......
瑞典生物技術公司ImmunicumAB近日公布其同種異體樹突狀細胞(DC)療法ilixadencel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mRCC)的II期臨床研究MERECA的頂線結果。結果顯示,一線治療中高危mRC......
自噬是通過清除細胞廢物和受損的細胞器來維持細胞穩態的過程,最近有報道稱自噬還有另一種功能。KAIST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樹突狀細胞的自噬支持T細胞的抗癌活性。然而,其在吞噬腫瘤相關抗原表達中的作用仍不明......
腫瘤免疫治療是調動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癥的治療方法,除了常提及的各種T細胞與抗體,機體免疫系統中最強有力的專職抗原呈遞細胞(APC)——樹突狀細胞(DC)的作用也逐步受到重視。但是,DC的具體活......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s)無法通過標準療法治愈,對檢查點阻斷劑反應較差。盡管淋巴瘤細胞能夠被T細胞有效殺死,但體內抗淋巴瘤T細胞一直難以被有效激活。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JoshuaD.Brod......
樹突狀細胞(DC)是一類重要的天然免疫細胞和專制性抗原提呈細胞,在激活機體抗病原體免疫應答及維持自身免疫耐受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調控作用。DC的體內遷移對于其成熟活化及功能調控至關重要,DC遷移紊亂可......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地將小鼠和人類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稱為樹突狀細胞的免疫細胞。該過程快速有效,代表了直接重編程誘導免疫的開創性貢獻。重要的是,該發現開辟了開發針對癌癥的新型基于樹突細胞的免疫......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強大的專職抗原呈遞細胞,有兩個主要細胞系: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plasmacytoidDCs,pDC)和常規樹突狀細胞(con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