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接著用化學交聯、高鹽分離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進一步研究組蛋白多聚體的結構、排列以及怎樣和DNA結合的,從而建立了核小體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進行了修正。
核小體的構造可用圖表示:每一個核小體結合的DNA總量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變化范圍(micrococcal nuclease)輕微消解染色質而得知的。連接兩個核小體的連接DNA (linker DNA) 是最容易受到這種酶的作用,因此微球菌核酸酶在連接DNA處被切斷,此時每個重復單位的DNA長約200bp,而且是和五種組蛋白相結合,保持著核小體的結構。也就是“繩珠”結構的繩被切斷,剩下一個一個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