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27 15:09 原文鏈接: 核酶實驗——發夾型核酶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作為有催化活性的 RNA,發夾型核酶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是位點特異的核酸酶以及 RNA 連接酶。發夾型核酶的催化基序最先是在煙草環斑病毒負鏈的衛星 RNA 中發現的,它表現一種可逆的自切割反應,最終使滾環復制的產物形成成熟的病毒核酸。發夾型核酶與錘頭型核酶都能催化產物的連接,但是發夾型核酶的催化活性要高得多。而且人們發現發夾型核酶催化連接反應的活性比催化切割反應的活性要高近 10 倍,而錘頭型核酶正好相反,它催化自我切割的活性比催化連接反應的活性高 100 倍。
    試劑、試劑盒

    終止緩沖液

    儀器、耗材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裝置放射自顯影用具水浴

    實驗步驟

    一、材料與設備

    1.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裝置。

    2. 放射自顯影用具。

    3. 水浴。

    4. 終止緩沖液:90% 去離子甲酰胺,0.02% 溴酚藍,15 mmol/L EDTA,50 mmmol/L HEPES-NaOH (pH 7.5),0.1 mmol/L EDTA,12 mmol/L MgCl2

    二、操作方法

    1. 發夾型核酶的結構

    發夾型核酶剪切與連接活性的基本結構是核酶中區域 A 和 區域 B 的直接相互作用,每個區域主要由進化上保守的內環與兩側的短雙鏈螺旋構成。核酶的基本結構及其切割位點如圖。



    現在的研究所發現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發夾型核酶最小的基序為 50 nt,因此可以用固相合成的方法獲得發夾型核酶,也可以將修飾的 rNTP 導入核酶以增加其穩定性。

    2. 催化反應實驗

    (1) 反式剪切實驗。剪切反應可以從加入特異的陽離子形成底物-核酶復合體開始并從加入變性劑終止反應而結束;也可以通過把底物加入核酶中來啟動反應,此時所有 RNA 均先在折疊終離了濃度下預孵育。

    典型的剪切反應步驟如下:

    ① 準備 RNA 溶液。終濃度分別為核酶 0.5 μmol/L、32P 標記的底物 RNA (1~2 nmol/L),50 mmol/L HEPES-NaOH,pH 7.5、0.1 mmol/L EDTA。

    ② 準備陽離子溶液。終濃度分別為 50 mmol/L HEPES-NaOH,pH 7.5、12 mmol/L MgCl2

    ③ 上述兩種溶液先在 25℃ 平衡 5 min,再將兩溶液各取 40 μl 混合以啟動反應。

    ④ 在 7~12 h 每個時間點取出 3 μl,加入 10 μl 終止緩沖液在冰浴中終止反應。

    ⑤ 20% PAGE-8 mol/L 尿素膠電泳,放射自顯影。

    (2) 連接實驗。發夾型核酶可以連接帶有 5'-OH 和 2',3'-環化磷酸末端的 RNA。帶有 5'-OH 未端的 RNA 可以由化學合成或通過轉錄產物的去磷酸化得到。而帶有 2',3'-環化磷酸未端的 RNA 僅能通過對發夾型核酶切割的底物跑膠分離后再切膠回收而得到。

    連接實驗方法與剪切實驗方法一致,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核酶被剪切產物所飽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