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盤點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甲醇、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化學物質的危害讓人心驚膽顫,而并非如一些媒體報道的食品添加劑所為,因此,消費者應該形成正確的認識,繼續打擊、曝光不法商家,避免非法添加有害物質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促進食品安全管理的良性開展。
圖片說明:危機重重埋伏,食品安全問題——百姓關注熱點問題
盤點食品安全事件
繼1997年山西朔州發生甲醇中毒、1998年江西毒豬油中毒事件后,1999年8月9日,廣東省肇慶市又發生因食用摻雜液體石蠟的食用油引起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以后,進入21世紀,食品安全事故更是頻頻發生。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原本與老百姓生活無甚關系的名詞,得到了極大“普及”,讓人聞名色變。
“蘇丹紅一號”事件
【事件梗概】
200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查禁“蘇丹紅一號”的行動席卷全國。廣東亨氏美味源辣椒醬、肯德基新奧爾良烤翅、長沙壇壇香牌風味辣椒蘿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等食品相繼發現了“蘇丹紅一號”。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全國共有18個省市30家企業的88個樣品中都檢測出了“蘇丹紅一號”。后據調查發現,含有“蘇丹紅一號”的原材料是從化工城買來的叫做油溶黃和油溶紅的染料,油溶黃中“蘇丹紅一號”的含量是98%。
【名詞解釋】
“蘇丹紅一號”并非食品添加劑,而是一種人造化學染色劑,全球多數國家都禁止將其用于食品生產。“蘇丹紅一號”具有致癌性,對人體的肝腎器官具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它屬于化工染色劑,主要是用于石油、機油和其他的一些工業溶劑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我們日常食用的可能含有“蘇丹紅一號”的產品包括泡面、熟肉、餡餅、辣椒粉、調味醬等。
【事故緣由】
“蘇丹紅一號”是一種工業染料,成本低,染色效果好。經它處理過的食物色澤鮮亮、光彩誘人。就拿辣椒面來說,添加過“蘇丹紅一號”的就比天然的紅艷,且色澤持久,即使長期置放、暴曬也不會褪色。因此,“蘇丹紅一號”成了不少黑心的食品制造商牟取暴利的工具。
“毒奶粉”事件
【事件梗概】
2008年年中,山東、甘肅、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和湖北等地發現多起嬰兒患腎結石的病例,患兒均為一歲以內的嬰兒。9月12日,經國家衛生部調查,這些病例是由于患兒食用了三鹿集團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所致,衛生部在抽檢的三鹿奶粉中發現了一種叫做“三聚氰胺”的化學品。由此,“毒奶粉”事件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名詞解釋】
三聚氰胺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基本有機化工中間產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為生產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還可以作阻燃劑、減水劑、甲醛清潔劑等。該樹脂硬度比脲醛樹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熱、耐老化、耐電弧、耐化學腐蝕、有良好的絕緣性能、光澤度和機械強度,廣泛運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紙、紡織、皮革、電氣、醫藥等行業。
【事故緣由】
三聚氰胺在業界被稱為“假蛋白”。各個品牌奶粉中蛋白質含量為15-20%,蛋白質中含氮量平均為16%。某合格奶粉蛋白質含量為18%計算,含氮量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為66.6%,是鮮牛奶的151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理論上就能提高0.625%蛋白質。因此,添加三聚氰胺會使得食品的蛋白質測試含量虛高。
“瘦肉精”事件
【事件梗概】
2009年2月19日,廣州市衛生局接到11起因吃豬內臟引起腹痛、腹瀉報告,涉及46人。當晚對中毒人員剩余食物進行的檢驗報告顯示,瘦肉精呈陽性。整起事件累計發病人數共70人。毒豬源頭經查,是從河南孟津縣運到廣州市天河區天河牲畜交易市場的。
【名詞解釋】
瘦肉精,是一種平喘藥。該藥物既不是獸藥,也不是飼料添加劑,而是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將其添加到飼料中可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劑量是人用藥劑量的10倍以上,才能達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它用量大、使用的時間長、代謝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豬體內的殘留量都很大。這個殘留量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就使人體漸漸地中毒,積蓄中毒。如果一次攝入量過大,就會產生異常生理反應的中毒現象。
【事故緣由】
通常,在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瘦肉精后,可使豬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從而抬高豬肉價格,從中牟取暴利。
仔細了解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禍首”,均為對人體有致命危害化學物質,不覺讓人心驚膽顫。
矛頭誤指食品添加劑 專家稱民眾錯誤認識更憂心
隨著上述安全事故的發生,媒體也逐步把“食品添加劑有害”的觀點植入人心。正如食品科學領域的專家們指出,比起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民眾對食品添加劑問題的錯誤認識更讓人擔憂。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可以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但民眾若形成了對食品安全的非理性認識,并固化為一種左右其判斷和行為的“理智”,這不僅不利于我國整體食品安全環境的改善,而且會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雖直接導源于時有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但一些媒體在報道事件時一貫的非科學態度和消極傾向也難辭其咎。事實上,受一些媒體的影響,許多民眾對食品添加劑誤解至深,已經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了。
食品添加劑是在食品制造、加工、調整、處理、包裝、運輸、保管中,為達到技術目的而添加的物質。食品添加劑作為輔助成份可直接或間接成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響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并不以改善食品營養為目的的物質。
目前,國際上對食品添加劑的分類,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各國各地區的使用情況、特點和傳統習慣不盡相同,而許多食品添加劑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香料也有抗氧化作用,乳化劑也有保鮮作用等等。所以,各國、各地區大都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來分類.我國在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中,除香料外,將其分成21種,即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膠姆糖基礎劑、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酶制劑、增味劑、面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穩定劑、凝固劑、甜味劑、增稠劑及其他。
為了確保將食品添加劑正確的使用到食品中,一般來說,其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經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證明,在其使用限量內長期使用對人安全無害。
不影響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狀和理化指標,對營養成分無破壞作用。
食品添加劑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并批準執行的使用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
食品添加劑在應用中應有明確的檢驗方法。
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以掩蓋食品腐敗變質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
不得經營和使用無衛生許可證、無產品檢驗合格及污染變質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在達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夠經過加工、烹調或儲存而被破壞或排除,不攝入人體則更為安全。
因此,關于食品添加劑的概念、分類、使用范圍、用量標準等情況,在我國與食品添加劑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中,均經過嚴格的審查,有條文和法規科學的解釋和詳細的規定,不管是新聞媒體還是普通消費者,只要花點時間,都能夠查找出來。
非法添加仍在繼續
蘑菇中添加致癌熒光增白劑
為了賣相好、延長“保鮮期”,不法商販竟用熒光增白劑泡制蘑菇。日前,在凌家塘批發市場,445箱共計13350斤泡制蘑菇在即將流向市民餐桌之際被工商執法人員截獲,因而避免了一場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4月3日下午,這批“毒”蘑菇在凌家塘批發市場的垃圾站被集中銷毀。
熒光增白劑是化工原料,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熒光劑被人體吸收后,不像一般的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熒光劑一旦與人體中的蛋白質結合,想把它除去就非常不容易,除非通過肝臟的酵素分解,才能將它排出體外,如此無疑加重了肝臟的負擔。萬一身體有了傷口,熒光劑和傷口處的蛋白質結合,便會阻礙傷口的愈合能力。根據醫學臨床實驗,還發現熒光物質可以使細胞產生變異性,如對熒光劑接觸過量,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毒”蘑菇差點上了市民餐桌
“那天要是我們晚到一點點,這批"毒"蘑菇就將流向市場,最終被端上市民餐桌,后果不堪設想!”說起那天截獲這批“毒”蘑菇的情景,武進鄒區工商分局副局長郁旭鋒依然心有余悸。4月1日晚7點過后,武進區工商部門接到泰州有關方面的緊急舉報,稱在泰州發現一批“毒”蘑菇。這些蘑菇被不法商販添加了一種增白熒光劑,人食用后可致癌。經檢測該批蘑菇添加了熒光物質。無法食用。于是,4月3日就對這批“毒”蘑菇進行集中銷毀。經工商部門初步調查確認,“毒”蘑菇是從福建過來的,并在杭州被分駁一部分運往凌家塘銷售。目前此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仔細了解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禍首”都不是國家規定的食品添加劑,都是非法添加化學物質惹的禍。無論是蘇丹紅、還是三聚氰胺、瘦肉精,熒光增白劑本都不是可用于食品生產加工的物質,然而,它們的某些特殊效用卻被“聰明”又黑心的不法商家利用,“化腐朽為神奇”,從而降低成本,賺得黑心錢。當非食品添加劑走進食品加工,結果總是可怕的。因此,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作為媒體應該積極曝光不法事件的同時,應該時刻遵守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而作為消費者,也應該積極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切勿無法判斷媒體的失實報道形成錯誤認識,以以偏概全抵制一切食品添加劑為重點,而非法添加的有害化學物質才是我們堅決抵制的食品安全不法事件的首要根源所在。只有如此,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在國家相關部委和法規的引導下順利開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材料與分離分析組多年來致力于馬鈴薯營養組分、食品安全和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近期,研究人員分別就“中國馬鈴薯加工業發展及對世界馬鈴薯產業的影響......
2023年7月6日,臺灣衛福部食藥署發布衛授食字第1121300371號公告,新訂定「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方法」,自即日生效。并發布衛授食字第1121301454號公告,廢止舊版「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評......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告(2023年第7號),公告稱,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工業用乙二胺四乙酸》等586項行業標準,其中包括正式發布的《肉制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規范》(QB/T5795-......
7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在門戶網站發布公告,公開征求《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和《保健食品原料目錄大豆分離蛋白》《保健......
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最嚴謹的標準”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我委制定了《2023年度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同時提出以下要求......
6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主辦的大型肉制品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企業公開承諾”活動在京舉辦。此次活動是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重要舉措,也是市場監管部門扎實開展主題教育,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具體......
為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意識,拓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識,近日,六安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區分局開展食品安全“百千萬”工程暨保健食品進校園宣傳活動。宣傳活動現場圖片來源:六安市市場監管局開發區分局......
盛夏之際,夜市食品安全嗎?吃著放心不?別擔心,有人為您“把關”!連日來,為規范夜市攤點的食品安全防線,遼寧沈陽市蘇家屯區市場監管局針對轄區夜市開展食品安全抽檢活動,以“你點我檢”“你送我檢”的方式為食......
近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種植業管理司決定聯合啟動實施大豆推技術提單產專題培訓月活動。培訓將立足2023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全面支撐糧油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定位,按照“突出關鍵、示范帶動,集聚力量......
近日,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通告,檢出12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有7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抽檢信息顯示,不合格產品分別為標稱隴西李百記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六月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