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9 11:56 原文鏈接: 檢驗知識

       紅細胞形態學報告等實用性

        問:能對做全細胞計數(CBC)的樣品報告紅細胞(RBC)形態學與全血細胞分類對照的實用性進行一下評論嗎?我們目前對任何紅細胞分布密度(RDW)<11.0或>17.0、或有異常RBC/HGB比率的樣品均進行血片掃描。這些指南臨床上有用嗎?同樣,我們對指數與形態學的相關性感到疑惑,平常可見到血紅蛋白減少而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正常、或小紅細胞增多而紅細胞平均容量(MCV)正常的情況嗎?

        答:即使不要求進行分類,某些情況下的紅細胞形態學評估還是有用的。特別是在有球形紅細胞(溶血)、淚滴狀紅細胞(骨髓纖維化、骨髓癌轉移)或鐮刀形紅細胞(鐮刀形紅細胞貧血)存在的情況下,形態學所提供的信息遠遠高于標準指數。異常指數可對這些形態學異常提供線索,因而在適當的位置上一些參數是有用的。RBC/HGB異常比例主要集中于有貧血和RBC計數升高的患者、如包括地中海貧血在內的血紅蛋白病。一般說來,對增高的RDW(如>17.0)進行涂片檢查是很有用的,它表明有兩種細胞形態群和其它紅細胞異常形態,從而為臨床提供了重要信息。低RDW(<11.0)雖然表明RBC群大小一致,但卻無臨床意義。

        指數與形態學之間有相關性。儀器檢測是很準確的,特別是在檢測大小(MCV)和大小的變化(RDW)方面,因為相比單獨的形態學評估儀器檢測能查看更多的紅細胞,并可用三維構形評估紅細胞。但這并不意味著儀器檢測是完美無缺的。儀器不能測定紅細胞的內含物如何—喬氏(Howell-Jolly)小體、嗜堿性點彩和帕彭海姆(Pappengheimer)小體,測小量異常細胞群亦有困難。在這些情況下MCV可以正常,但可有小紅細胞亞群的存在。這種情況下MCV與其它RBC指數之間的相互關聯很重要。如RDW增加反映出了紅細胞大小范圍的增大。總而言之,這些病例中形態學的實用性取決于患者人群,如你的患者中有包括很多不同種族背景的患者在內,這些分析會更有用。

        尿量過少

        問:尿液離心作鏡檢的量有標準嗎?如送檢的尿液量太少,鏡檢結果需要根據送來的尿液樣品量進行校正嗎?我們目前應用的是BD尿液分析管(8ml),有些實驗室要求的是10ml尿液,如果送檢尿液量太少,結果報告如何說明?

        答:尿液鏡檢所需的離心沉淀標準量各個實驗室要求的不盡相同(10ml、12ml、15ml)。尿液分析系統的生產廠商也有不同的沉淀濃度要求(30:1、15:1和12:1)。推薦尿液鏡檢離心的標準量為尿液的10:1濃度。如僅有8ml尿液,可采用下列兩種方法中的一種:

        1. 取5ml尿液離心,然后去除4ml,其結果要乘以2;

        2. 取8ml尿液離心,將最后量減少至0.8ml,維持10:1濃度。

        DIC試驗

        問:我們實驗室接到了一些有關DIC試驗的詢問。我們現在進行的DIC試驗是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和全血細胞計數(CBC)。在這些試驗的基礎上將纖維蛋白單聚物(fibrin monomer)作為附加試驗有幫助嗎?或者說我們目前進行的試驗合適嗎?

        答: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ISTH)在2001年12月出版的“血栓與止血”中將DIC進行了定義并明確了DIC臨床和實驗室驗斷標準。在這一標準中將明顯DIC與非明顯DIC進行了區別。明顯DIC發生于失代償性止血系統,非明顯DIC被作為有微細止血功能障礙的失代償期。

        ISTH DIC專門小組對DIC嚴重性的標準化診斷和測定制訂了一個五步診斷規則系統,可用于計算DIC評分。ISTH DIC專門小組2007年3月在“血栓與止血”雜志上發表的結論表明,此評分系統應用5年時間后顯示檢查5個或更多分值能識別明顯的DIC。診斷明顯DIC的規則見表1。

    表1 診斷明顯DIC(2-4)的規則

    危險評估:

    患者是否有已知與明顯DIC有關的潛在性疾病?如有,可進行;如無,則不適合用此規則。進行全部凝血試驗檢查
    全部凝血試驗結果記錄評分 血小板計數(>100=0<100=1<50=2纖維蛋白相關標志物增加(例如D二聚體、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未增加:0;中度增加:2;高度增加:3)。凝血酶原時間延長(<3=0>3秒而<6=1>6=2纖維蛋白原水平(>1.0g/L=0<1.0g/L=1
    計算評分: >5符合明顯的DIC;如<5每日重復記分:提示非明顯的DIC(不肯定);再重復1~2

        該報道強調的是用于診斷明顯DIC的應該是現有可行的實驗室試驗。ISTH的DIC專業小組建議的實驗室診斷明顯DIC的標準包括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含量和纖維蛋白存在的一種標志物。標志物可選用下述一種: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和/或D二聚體。在DIC的專門小組2003年會上推薦D二聚體為理想的纖維蛋白標志物。

        因而以下系列檢測即PT/FIB/D二聚體/CBC在評估明顯DIC上是合適的,不必包括纖維蛋白單體測試。

        問:請對便隱血試驗的不同方法學進行一下介紹和評價。

        答:一、便隱血試驗的方法學可分為

        1、按實驗方法學分為:a、免疫法(以金標層析法為代表)、b、化學法(以匹拉米洞法為代表)、C、免疫a+化學b為雙聯法(也稱序貫法)。另有查卟啉鐵及卟啉衍生物,該實驗優點是可以定量,缺點是需要特殊的檢測設備及成本過高。目前國外已開發出了全自動或半自動OB檢測儀,不足之處在于成本太高。

        二、OB免疫及化學檢測方法中的常見問題及答疑

        1、為什么說“半定量雙聯法”是檢測便隱血的最佳方法?如何進行結果判斷?

        答:可分別參見表1和2

    表1


    免疫法 化學法
    特異性
    靈敏度(ug/g stool 高(0.1 較高(50
    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漏檢(檢出率) (約60% 不會100%
    鉤狀效應(Hook’s效應)
    半定量 不能
    檢測成本
    大批量人群普查 不適合 適合
    保存、效期 不易、短 易、長

     2 . 結果判斷

     

    免疫法

    化學法 分析
    陽性+ 陽性+ 確定為陽性結果,化學法可查出其出血程度(半定量)
    陽性+ 陰性- 確定為陽性結果,但其檢體隱血的含量極微少
    陰性- 陰性- 確定為陰性結果
    陰性- 陽性+ 1、此病人為上消化道微量出血(此種情形可能性較低)2、化學法的陽性結果為食物或藥物所引致的假陽性(此種情形的可能性較高)。3Hook’s效應導致的免疫法為假陰性。

        2、檢測便隱血的方法是否越靈敏越好?最佳檢測便隱血的靈敏度是多少?

        答:不是。用5lCr標記檢查正常人糞便中每天血液丟失量為0.5±0.4ml(最多可達1.5ml),相當于每克糞便的含量為100-900ìgHb,平均為500ìgHb,故試劑的檢測靈敏度在50ìgHb/g stool時能查出所有病理及部分生理狀況下的人群,而再提高靈敏度可能只會增加檢測的非病理狀況下的陽性。

        3、兩類方法實測靈敏度的差異。

        答:免疫法的檢查終產物是經過標本稀釋(已做了500倍左右的稀釋處理)后的產物。其實測若以靈敏度為0.1ìgHb/g stool計算,其最終測得最低值也為50ìgHb/g stool。故其糞OB檢查的閾值應定為50ìgHb/g stool較合適。

        4、何為鉤狀效應(Hook’s效應)?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及解決方法。

        答:Hook’s效應為單克隆抗體與所抗的Hb抗原不匹配或消化道出血過多,抗原過剩時造成的假陰性結果。其解決方法為將標本繼續做1:500倍的稀釋后再做實驗。

        5、為什么免疫法會漏檢上消化道出血?

        答:上、下消化道出血以胃底部為分界。

        上消化道出血:

     

     

    每天出血量與檢測閥值


    結腸
    卟啉實驗 2ml 2ml
    愈創木脂 10-20ml 0.5ml
    免疫法 100ml 0.25ml

     

             6、在三種化學方法中,為什么選擇“匹拉米洞法”作為首選方法?   

        答:目前常用的三種化學方法及各自特點見下表:


    聯苯胺 愈創木脂(水溶、非水溶) 匹拉米洞
    致癌性 ?
    靈敏度
    假陽性率
    成本
    商品化產品
    生產質控 方便

        7、匹拉米洞半定量值分幾級?

        答:分5級。

        8、如何避免新鮮蔬菜對化學法的干擾(假陽性)?

        答:多煮并煮熟蔬菜,可全面去除其干擾。

        9、如何進行便隱血標本的稀釋處理(等滲鹽水、蒸餾水、低滲緩沖液)?

        答:化學法用蒸餾水,免疫法用低滲緩沖液;二者禁用等滲鹽水。

        10、為什么要多點采集樣本?

        答:避免采樣誤差。

        11、為什么說“雙聯法”是最適合大批量腸癌篩查的首選方法?

        答:實驗成本低,準確性高、靈敏度高,操作、質量管理方便等。

        12、免疫法有無假陰、陽性?

        答:免疫法也有假陽性,如飲用啤酒等;若檢體的pH值改變:pH≤3時呈假陽性、pH≥10時呈假陰性;大分子蛋白可能包裹Hb并使之不易暴露,直接影響Hb與Hb抗體的結合而導致膠體金法假陰性等。大家可以多做實驗進行探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