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 Aging 期刊發表了題為:In planta expression of human polyQ-expanded huntingtin fragment reveals mechanisms to prevent disease-related protein aggregation 的論文。
與動物相比,植物有一個額外的細胞器——葉綠體,這意味著植物有更多的蛋白質穩態機制。這項研究發現,葉綠體蛋白質穩態組分可以防止人類亨廷頓蛋白表達的致病片段的聚集,這揭示了人類蛋白質病的一種潛在治療干預途徑。
盡管植物表達數百種含有polyQ區域的蛋白質,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報道這些蛋白質引起的病理。人類HTT和ATXN3蛋白的野生型也具有相對較長的polyQ重復,而擬南芥蛋白質組中的polyQ延伸不超過24次。有趣的是,特定的polyQ蛋白質作為傳感器,整合內部和外部線索,使擬南芥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一個例子是轉錄因子ELF3,它包含一個Q7延伸,使植物通過其聚集對高溫做出反應。在22 °C時,ELF3保持可溶性,并與抑制開花的基因結合。在高于27 °C的溫度下,ELF3形成聚集體,緩解轉錄抑制,促進開花。因此,在脅迫條件下,即使具有相對較短的Q7基序,ELF3也可以在擬南芥中形成聚集體。
由于擬南芥蛋白中最長的polyQ擴增是24個重復(Q24),研究團隊表達了含有Q28和Q69的人類HTT外顯子1,以研究植物是否能夠應對polyQ擴增蛋白。
在正常條件下,Q28和Q69均不會導致擬南芥中聚集物的形成或有害影響。然而,與擬南芥ELF3(Q7)類似,Q28和Q69在熱應激下會聚集成聚集物。在非應激條件下,擬南芥通過將polyQ擴增蛋白導入葉綠體并降解,有效地防止了其聚集。而無論是通過藥理學還是遺傳學破壞葉綠體蛋白質穩態,都會觸發Q69以及內源性polyQ蛋白的胞質聚集。研究團隊發現,Q28和Q69與各種葉綠體蛋白相互作用,例如SPP。值得注意的是,SPP的異位表達減少了人類細胞和線蟲模型中polyQ擴增蛋白的聚集。
這些發現為開發基于植物的合成蛋白用于疾病治療開辟了新途徑,這些蛋白或可用于治療人類的polyQ擴增相關的蛋白病。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Morinaka,BrandonI.團隊報道了具有獨特的結構褶皺,并催化環烷形成和β-羥基化的融合自由基SAM和αKG-HExxH結構域蛋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4年9月18日出版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StevenM.Banik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蛋白運輸耦合的靶向蛋白重定位。相關論文于2024年9月1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識別了一組具有強效配體的轉運蛋白,這些配體適合于納......
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宏觀進化研究組(下稱“研究組”)研究人員分別在被子植物大科豆科和石松科的系統分類研究中,發表勐臘豬屎豆和厚葉石杉兩個新種。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植物系統分類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2023年,新西蘭T&G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相,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炎熱氣候條件培育的蘋果品種。Tutti外觀呈漂亮的深紅色,果肉甜美多汁,不僅外觀誘人,更重要......
2023年,新西蘭T&GGlobal公司的Tutti蘋果在德國柏林果蔬展上驚艷亮相,成為全球首個專為炎熱氣候條件培育的蘋果品種。Tutti外觀呈漂亮的深紅色,果肉甜美多汁,不僅外觀誘人,更重要......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
日前,西湖大學、西湖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閆湞團隊在《細胞》上連續發表了兩篇關聯論文,報道了在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揭示了葉綠體蛋白轉運的動力機制及其進化多樣性,為該領域的研究開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