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7-18 10:34 原文鏈接: 植物所參與的全球碳收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陸地生態系統通過光合生產與呼吸分解過程將大氣中的CO2固定下來,從而成為穩定大氣CO2濃度增加、減緩全球溫度上升的重要因素,也是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因此,世界各國對這一被稱為生態系統碳收支的研究極為重視。7月15日,國際著名刊物《科學》(Science)雜志以特快(Science Express)方式,以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了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全球森林碳收支的研究結果,將對氣候變化研究和國際氣候變化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植物所所長方精云院士作為該文的領銜作者(lead author)之一,參與領導實施了該研究。早在2007年,他就聯合美國森林調查局、普林斯頓大學、杜克大學等機構的專家,發起了該項研究;并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別在北京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組織兩次國際研討會,以推動該項目的進一步實施。

      該研究是至今為止對全球森林碳收支最為全面系統的一次評估。研究小組利用全球各地的森林調查資料、生態系統野外長期觀測資料,并輔以生態模型和遙感技術等手段,從全球不同氣候帶,分析了森林生態系統碳收支各要素(生物量、枯死量、凋落物、土壤有機質)的碳儲量及其變化。該研究揭示,在過去的近20年里,全球森林每年固定約40億噸碳(折合147億噸CO2),相當于同期化石燃料碳排放的一半,但由于熱帶毀林等人為活動導致約29億噸碳的排放,因此,全球森林每年實際凈固定約11億噸碳。

      研究還表明,全球變化等因素顯著加速了熱帶原始森林的生長,從而吸收了相當多的CO2,加之毀林后的森林快速恢復,基本抵消了熱帶毀林導致的碳排放,因而該研究改變了“熱帶森林是巨大的碳釋放源”的早期觀點,認為熱帶森林由早期的凈排放已經轉變為“碳固定與碳排放基本達到平衡”的碳中性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全球森林的CO2凈吸收主要由北方森林和溫帶森林所產生。

      研究還顯示,中國森林是一個重要的碳匯(即碳的凈固定量),年平均碳匯量由1990年代的1.3億噸,增加到近期的1.8億噸;平均單位面積的碳匯量由每年每公頃的0.96噸增加到1.22噸。這些數字表明,中國的生態建設在減緩大氣CO2濃度上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方精云教授長期從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曾多次在《科學》、《自然》(Nature)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等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2010年作為“國際科學院理事會”(IAC)任命的12名成員之一,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報告進行了獨立評估,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并直接導致了IPCC評估程序和組織機構的改革。

      該研究論文參見:Pan Y. et al. A Large and Persistent Carbon Sink in the World’s Forests, Published online 14 July 2011 [DOI:10.1126/science.1201609].

      論文鏈接

    相關文章

    科學家試圖減少研究帶來的碳排放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亞前所未有的野火讓人記憶猶新。而對于貝克心臟病與糖尿病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MichaelInouye來說,正是隨著氣候變暖更有可能發生的讓其實驗室關閉的野火,促使他開始關注碳......

    中美科研合作發現全球濕地甲烷排放加劇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3月2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三極觀測與大數據團隊張臻研究員聯合美國馬里蘭大學、美國宇航局及北京大學等科研人員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濕地甲烷排放正在加劇,......

    凍土區成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敏感區”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陳哲所在團隊最新研究顯示,多年凍土區不但成為全球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區”,同時也使該區域成為加劇全球變暖的重要“驅動機”。現有研究表明,以泛......

    為碳排放數據質量定“標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

    2023年3月14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測量技術及標準研究”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將為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制定“標尺”,構建溫室氣體標尺......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啟動

    3月14日,氣候變化與碳中和國際合作聯合行動(以下簡稱“聯合行動”)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聯合行動”創始理事單位、成員單位、“觀察員”企業和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委員會委員參加儀式。啟動儀式現場清華大......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為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制定標尺

    2023年3月14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測量技術及標準研究”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將為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制定“標尺”,構建溫室氣體標尺......

    突破危險的界限——氣候臨界點究竟是什么?

    氣候臨界點是氣候變化研究的熱門領域,也是全球面臨的最大氣候風險。關于氣候臨界點,201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曾有這樣的一個比喻:一葉在水面上漂浮的獨木舟開始傾斜進水的時候,尚能保持平衡......

    研究揭示我國不同類型城市客運碳排放的影響機制

    “雙碳”背景下,全面摸清我國的碳排放清單尤為重要。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蘇泳嫻團隊研究揭示了我國不同類型城市客運碳排放的影響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建筑與環境》(BuildingandE......

    氣候變化擴大蚊子活動范圍,致瘧疾傳播范圍擴張

    2月14日,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Biology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擴大了蚊子活動范圍,從而擴大了瘧疾的傳播范圍。根據這項研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全國首個!地方碳排放監測系統標準實施

    根據中央有關意見精神,近日,由江蘇泰州市生態環境局、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泰州市標準化院等單位聯合起草的《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發布,這是碳排放監測領域國內首個市級地方標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