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 黑麥 ( Secale cereale) 、 大麥 ( Hordeu m vulgare) 種子或洋蔥 ( A llium cepa) 鱗莖
試劑、試劑盒 對二氯苯飽和溶液 甲醇 冰醋酸 70 % 酒精 1mol L 鹽酸 石炭酸品紅染液
儀器、耗材 恒溫培養箱 恒溫水浴鍋 顯微鏡 載玻片及蓋玻片
實驗步驟
1.取材:先將種子浸泡若干小時,然后轉入一墊有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中,置25℃恒溫培養箱中萌發,待幼根長至1~2cm時取材;或鱗莖置于盛水的培養皿中,放在25℃恒溫培養箱中,待根尖長至2cm左右時取根尖(頂端0.5~1cm)
2.預處理:將取下的根尖置于盛有對二氯苯飽和水溶液的青霉素瓶中,浸泡處理3~4h。
3.固定:經過預處理的根尖,用水洗凈,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6~24h。固定材料可轉入70%酒精中,于4℃冰箱保存備用。
4.解離:倒去固定液,用蒸餾水漂洗2~3次,再放入預熱的1mol/L鹽酸中,60℃水浴中解離8~12min,然后用蒸餾水漂洗2~3次。
5.染色: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切下頂端1~2mm,滴加石炭酸品紅染液進行染色,5min左右即可。
6.壓片:蓋上蓋玻片,用鑷子柄輕輕敲打蓋玻片,分生組織細胞即鋪成薄薄一層;然后用濾紙吸去多余染液,用鉛筆的橡皮頭敲打,使細胞和染色體分散。
7.鏡檢觀察: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尋找染色體輪廓清晰、染色適中、分散而不重疊的分裂中期相。
8.封片:把壓好的染色體標本放在冰箱冷凍室冰凍,然后用刀片將蓋玻片快速掀開,蓋玻片和載玻片同時于37℃左右的烘箱中烘干。載玻片、蓋玻片經二甲苯透明后,滴中性樹膠封片,即制成永久制片。載玻片、蓋玻片分別用新的蓋玻片、載玻片封片。
9.黑麥、大麥、洋蔥的染色體數目均為2n=14。選擇較好的分裂相用顯微鏡上配備的數碼照相裝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