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結合酶E2的UBC結構域中有一個保守的半胱氨酸殘基,這個Cys殘基作為活性位點與泛素分子(Ub)形成硫酯鍵。泛素活化酶E1將泛素轉移到E2的半胱氨酸活性位點上,形成Ub-E2復合體,之后或是直接結合底物將泛素連接在靶蛋白上,或是與泛素連接酶E3相互作用,將泛素轉移到靶蛋白上。
在泛素化過程中,E3s具有底物選擇特異性,而E2s的主要作用是特異的選擇靶蛋白上的Lys位點與泛素分子共價結合,并且決定了泛素鏈的特異性連接方式及長度,從而影響靶蛋白的命運。早期的研究還證實在沒有E3s的參與下,E2s也可以特異的催化泛素鏈的形成。例如,UBE2S通過后一泛素分子與前一泛素分子上Lys11位共價結合形成泛素鏈,而UBE2K,UBE2R1和UBE2G2則催化泛素分子上Lys48位連接形成的泛素鏈。E2s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這也充分體現了Ub/UBL系統在生物學中的重要性。編碼E2s的基因分散于整個基因組,還沒有發現這種基因的組織特異性。在進化的過程中,E2s家族的成員不斷地擴增,低等的真核生物有較少數量的E2s成員,而高等真核生物則有較多數量的E2s成員,并且其中一些有種屬特異性。除了含有催化結構域,即泛素結合結構域(UBC)外,根據是否含有末端擴展,可將E2s家族成員分為4類:即I類(只含催化結構域)、II類(含有氨基末端擴展)、III類(含羧基末端擴展)和IV類(含有氨基與羧基末端擴展),在人類中,多數的E2s家族成員參與泛素化修飾,但也有少數成員的功能仍未知。有一些泛素結合酶(E2)基因沒有被檢測到編碼任何mRNA或蛋白質,更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了一些泛素結合酶變體(UEVs),它們能夠和相應的E2s家族其他成員形成二聚體,從而催化底物蛋白的泛素化修飾,調節蛋白質的活性。如UBC13(UBE2N)-UEV-1A(UBE2V1)二聚體在多種蛋白激酶活化途徑誘導的細胞核轉錄因子NF-?B的活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E2s成員存在于細胞核與細胞質中,有研究顯示E2s催化中心Cys的泛素化修飾對于調節自身的核輸入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些E2s成員則通過某種機制被限制在特定的區域內發揮功能。這些證據都充分體現了E2s成員發揮功能依賴于自身的分布以及自身泛素化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