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23 10:41 原文鏈接: 欠發達地區肺癌為主要威脅

    圖片.png

      近日,美國頂尖醫學期刊《臨床醫師癌癥雜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發布《2019美國癌癥報告》(簡稱《報告》),這一報告通過歷史大數據分析,預測了2019年美國新發癌癥病例數和癌癥死亡人數,并綜合回顧了2006~2015年美國癌癥發病率變化趨勢和 2007~2016年美國癌癥死亡率的變化。

      《報告》統計內容顯示,2019年預計美國癌癥新發病例數約為176.24萬例,死亡病例約為60.68萬例;而綜合分析歷史數據,相較2018年,雖然發病人數出現略微增長,但整體死亡人數則呈現略微下降。

      肺癌依然困擾全球

      如今,肺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而且數字還在上升。之所以肺癌會成為“頭號殺手”,背后主因無疑是早篩早診效果極為不理想,大部分患者一經發現基本屬于晚期,甚至已經發生轉移;此外,肺癌相對其他癌種亞型眾多,因此治療相對復雜。正因如此,在腫瘤治療領域,藥物市場一直有“得肺癌者得天下”的說法。

      《報告》數據也明確提示肺癌依然是困擾美國腫瘤治療的高發領域,而且無論男女皆為主要生命威脅:男性三大高發癌癥分別為前列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占所有男性癌癥的42%;女性三大高發癌癥分別是乳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占所有女性癌癥的50%。

    圖片.png

      腫瘤死亡率與發病率基本保持一致:在預計死亡病例中,男性最常見的癌癥死因為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女性最常見的癌癥死因為肺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約 1/4 的癌癥死因為肺癌。

    圖片.png

      不過,可喜的是,在綜合分析歷史數據后,《報告》內容得出結論:隨著對癌癥風險因素的控制以及現實醫療實踐的改變,癌癥總體死亡率正在發生下降,所有癌癥的5年生存率相較20世紀60年代有了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1991年美國癌癥死亡率達到峰值,此后以每年1.5%的速度穩步下降,到2016年死亡率數據已經整體下降27%,這也意味著,過去25年美國癌癥死亡人數減少了超過262.92萬人。癌癥死亡率的下降主要歸因于嚴格控煙、早篩早診以及臨床治療技術手段進步,主要反映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

      地區不平衡顯著拉大

      此次更新的《報告》非常具有代表性。肺癌的發病率全球范圍總體依舊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在不發達國家或中等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更呈現明顯高速增長,然而,在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肺癌發病率基本穩定持平,死亡率則略有下降。

      從《報告》內容不難看出,控煙禁煙和早篩早診無疑是降低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基礎舉措。現在,美國多個州要求公眾場合做到無煙經營,成效十分顯著:1990年~2016年,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48%;2002年~2016年,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23%。

      反觀中國的腫瘤防治現狀,美國許多地方值得借鑒學習。目前,全球臨床專家共識推薦高危人群必須定期篩查,運用低劑量螺旋CT,能夠發現小于一公分的腫瘤,此時早期干預手術治療效果最好,能夠將早期肺癌“扼殺于搖籃”。

      從肺癌種類來看,肺癌中超過80%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伴隨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的出現,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如今取得巨大進展。相比傳統放化療,靶向治療能夠精準抑制腫瘤,且副作用小,但小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可能出現耐藥問題,靶向藥物持續更新,針對耐藥靶點的二代、三代藥物陸續上市,基因檢測臨床應用持續改善,使肺癌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長,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而對于沒有特定突變驅動基因的肺癌患者,無法通過分子靶向治療收獲良好效果,以往仍然只能依靠化療延長生命。免疫治療藥物的技術創新和產品上市,令肺癌治療逐步進入腫瘤免疫新時代。

      事實上,腫瘤免疫治療在終末期肺癌中的臨床治療實踐目前尚處在剛剛開始探索的階段,但眾多臨床試驗數據已經初步顯示出革命性變化:晚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經從傳統化療時代的5%,逐步上升至15%;未來更多綜合治療和聯合用藥研究推進,腫瘤免疫治療在手術前、手術后等更早期肺癌治療階段應用或將發揮更大潛力,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關文章

    肺癌早篩步入商業化階段,相關檢測儀器受到重視

    2023年,腫瘤早篩行業已正式步入商業化階段,目前,市場集中度不高,主流技術得到驗證,商業模式整體處于探索期。在國家對腫瘤防治的系列政策中,腫瘤早篩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被傾入更多期待。腫瘤早篩,是指......

    德國科學家發現基于miRNA的液體活檢或可用于肺癌早篩!

    近期,德國HummingbirdDiagnostics的BrunoRSteinkraus團隊開發了一種集合了18個小RNA特征的診斷模型miLung。在驗證隊列中,miLung檢測早期肺癌的準確性很高......

    肺癌病因學和放化療應答研究取得新突破

    13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腫瘤中心宋啟斌、姚頤、張平鋒研究團隊在肺癌病因學和放化療應答研究上取得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葡萄糖代謝異常促......

    上海藥物所關于肺癌抑制轉移最新進展

    肺癌是歷年來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其極易發生轉移。如今,原位肺癌的控制與治療已趨成熟,但對于轉移性肺癌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肺癌轉移的發病機理對于肺癌的控......

    代謝調節核心分子AMPK表觀調控H3K9me2抑制肺癌轉移新機制

    肺癌是歷年來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其極易發生轉移。如今,原位肺癌的控制與治療已趨成熟,但對于轉移性肺癌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深入研究肺癌轉移的發病機理對于肺癌的控......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肺癌早期難發現定期篩查是關鍵

    2023年4月15至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肺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肺功能包括肺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目前,肺癌是全球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那么,我們如何才能遠離肺癌,一起聽聽......

    《自然》發7文,為肺癌演化繪制“分子畫像”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類尚缺乏對這一疾病背后生物機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醫學》雜志新發表了7篇論文,給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復合分析,相當于繪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畫像”,其有......

    艾瑞利(阿得貝利單抗)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適應癥上市

    近期,艾瑞利 ?(阿得貝利單抗)肺癌領域適應癥上市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肺癌領域知名專家、頂級大咖、學者共赴上海,共同見證了中國首個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PD-L1抑制劑成功上市的榮耀......

    中國癌癥最新權威數據,肺癌每年新增82萬

    2023年3月22日,《中華腫瘤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病學數據。由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為了確保真實性和全面性,一般滯后3~6年,本次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

    中國專家率先提出肺癌淋巴結清掃策略

    在既往的肺癌手術中,為消除潛在的淋巴結轉移病灶或降低肺癌患者遠處轉移的風險,醫生往往會對肺癌患者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如何避免不需要的淋巴結清掃,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風險?這是專家不斷探索的課題。記者28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