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近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提交了下一個7年(2021年到2027年)的科研資助框架——“歐洲地平線”(Horizon Europe)。據悉,該項目的臨時預算約為1000億歐元,是歐盟歷史上最大手筆的科研資助費用,重點關注三大領域:基礎研究、創新和社會重大問題。

    圖片.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且歐盟委員會表示,“歐洲地平線”首次對所有國家(包括脫歐后的英國)開放,符合特定條件的國家可以通過談判參與。

       千億歐元聚焦三大使命

       據《自然》雜志報道,6月7日,身處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立法人員發布了“歐洲地平線”框架的首份詳細提案,臨時預算接近1000億歐元(1170億美元),而這一資金池并沒有囊括來自英國(將于2019年脫離歐盟)的捐款。

       據悉,擬議的預算比目前正在進行的“地平線2020”(從2014年持續到2020年)高出約330億歐元——排除英國的捐款。當然,新框架的預算可能會在未來兩年的談判磋商中縮水。

       “歐洲地平線”的三大使命分別為:為基礎研究提供服務;促進創新;解決社會和提升工業競爭力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此框架下,基礎研究部門將不再為新興技術提供專門的資金,而且社會和創新潮流也將出現重大轉變。

       其中,超過一半的資金(527億歐元)將用于應對社會挑戰,重點資助健康領域,創建包容而安全的社會;數字和工業;氣候、能源和流動性;食物和自然資源5大領域的研究計劃。

       據歐盟委員會研究與創新專員卡洛斯·莫代斯介紹,在應對社會挑戰方面,歐盟委員會將撥出50億到100億歐元,創建“登月(moonshot)”式的研究任務,解決全球挑戰,也希望更多公民能夠參與其中。

       目前提交的文件沒有列出這類任務的確切重點,公眾、歐洲議會、專家和其他國家,都在設計這些任務方面擁有發言權,這些任務也將制定明確的目標和完成期限。比如,以前的目標包括到2030年將100個城市變成碳中和城市、將海洋中的塑料減少90%等。

       而且,莫代斯表示,所制定的科學任務需要獲得公眾的理解。“納稅人不知道你為什么要投入10億歐元來繪制大腦圖譜,但如果你告訴他們,你要借此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癥等,他們就理解了。”

       代表歐洲研究資助者的游說團體“科學歐洲”(Science Europe)政策主管懋德·伊娃瑞德表示,這些任務為科學研究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但由于監管和政治因素,研究人員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任務還是個未知數。

       資助創新“根本性改變”

       該提案還對歐盟委員會如何資助創新進行了“根本性改變”。莫代斯表示,現有的自上而下的創新體系不起作用,只會帶來漸進式發展。

       相反,“歐洲地平線”將鼓勵創新者自己提出想法。擬議的預算中,將有超過100億歐元流入新成立的歐洲創新委員會(EIC),該委員會的使命就是將開創性的新技術推向市場。目前,EIC已經作為“地平線2020”的試點計劃開始運行,將為研究人員和企業提供資金,資助他們進行基礎科學研究。

       EIC還將投資創業公司,幫助他們擴大“混合融資”(部分來自捐款、部分來自貸款)的規模。這一機制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克服“死亡谷”問題——即歐洲國家擅長做出重大發現,但很難將其轉化為創造市場和就業崗位的產品。

       不過,歐洲大學聯合會研究和創新主任莉迪亞·博雷爾-達米安認為,為公司提供融資不一定能確保公司正確合理地使用研究資金。

       此外,歐洲研究委員會的預算將增加26億歐元,達到166億歐元,這一增幅與“歐洲地平線”預算的整體增幅一致。但博雷爾-達米安指出,歐盟資助個人科研最高獎項之一、旨在增強歐盟科研人員競爭力的計劃——“瑪麗·斯科多斯卡-居里行動”計劃的預算并沒有跟上整體增速的步伐。“瑪麗·斯科多斯卡-居里行動”計劃將獲得68億歐元,僅比“地平線2020”中的62億歐元略高一點。

       首次對所有國家開放

       “歐洲地平線”提案計劃首次向所有國家開放,因此,英國在脫歐后也能參與。

       現行規則只允許與歐盟有特定貿易關系的國家、歐洲大陸東南部近鄰國家或試圖加入歐盟的國家參與,而新協議將允許任何符合特定標準的國家參與。現在提出的標準包括擁有良好的科研實力,且致力于創建“以規則為基礎的開放市場經濟”。不過,該提案稱,這些參與國不會獲得任何“決定權”。

       英國上個月明確表示,它愿意付費參與歐盟委員會的研究和創新項目,但希望投入與獲得要相當。

       “歐洲地平線”的提案和預算將進行冗長的談判和磋商,參與方包括歐洲議會和各國部長理事會。


    相關文章

    廣州市黃埔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發展協會發布三項團體標準

    廣州市黃埔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發展協會發布《智慧園區設計和建設技術規范》、《云平臺服務創新評估指南》、《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三項團體標準。公告如下:各有關單位:根據協會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管理辦法,現批......

    中國科學家首獲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

    2月22日,勞力士公布2023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AwardsforEnterprise)的五位得主獲得者名單,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員劉少創憑借“運用創新技術拯救瀕臨滅絕的野......

    選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新星計劃30年碩果累累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以下簡稱新星計劃)是1993年經市政府批準設立,以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計劃。30年來,已選拔培養30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

    山西推動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近日,山西發改委官網發布消息,為推動《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實施,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2月18日,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聯合出臺《山西省氫能產業鏈2024年行動方案......

    重磅!海淀出臺15條措施,支持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

    2月19日,在2024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海淀區支持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創新平臺15條”)正式發布,各項支持措施的申報指南將于一季度陸續發布。政策實施后,海淀區每年......

    北京率先發掘數字人產業價值明年營收規模預計超200億元

    化身守門員在工人體育場對抗頂級“球星”,跨越千年向“蘇軾”求助解人生疑惑,主播一聲令下不同款汽車“秒進”直播間……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讓城市一個個角落成了元宇宙,虛實之間催生海量數字人。北京......

    北京多舉措,加快構筑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

    2023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并穩步推進市級人工智能專班工作機制,統籌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集聚,構建完整產業鏈條。人才資源國內領先在頂尖人才方......

    北京將認定首批市級重點實驗室,助力科技條件平臺儀器開放共享

    記者近日從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本市將持續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從多方面加強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今年將認定首批30家左右市級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北京基礎研究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

    2023年度12月份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公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對2023年度12月份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進行公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關單位: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企業〔2022〕63號)、......

    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建設

    日前,由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項目將實現全生物體尺度成像模態融合,補齊國家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塊“拼圖”,計劃2026年驗收投入運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