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2-04 08:22 原文鏈接: 歐洲地球觀測項目經費被削減

    Sentinel-3號,可監測地形、溫度和陸地及海洋的顏色。圖片來源:ESA/J. HUART 2008

      乍看起來,歐洲空間局(ESA)的地球觀測項目已經遠離了去年預算理事會會議時的“幸運”,當時決定在未來5年投入19億歐元到該項目中,這相當于ESA預算總額的20%。但是,為了保證新發射器和國際空間站等項目得到足夠的經費,歐盟成員國決定縮減地球觀測任務預算。

      去年年底,歐盟預算談判無果而終,導致ESA與歐盟合作開發、名為全球環境與安全監測(GMES,最近被重命名為Copernicus)的環境監測系統的未來籠罩在諸多問題的陰影之中。

      “目前最重要的是,歐盟無法聯合起來。”英國地球觀測國家中心主任Alan O"Neill說。

      GMES計劃建造一個可操作的環境監測系統,這與已經使用多年的氣象系統類似。其中包含一整支攜帶不同傳感器的宇宙飛船艦隊,這支艦隊由ESA負責建造和提供資金,并由歐盟提供后援飛船、操作與用戶設備等。該項目的目標是,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供歐洲政府、企業、應急服務和公民使用。GMES 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嘗試,“它是一個地球管理系統,沒有項目能像它一般”。O"Neill提到。

      一直以來,歐洲研究人員體驗到了來自Envisat的長期、高質量數據的“甜頭”。Envisat衛星是ESA發射的對地觀測衛星系列之一,已經工作了10年,直到去年4月,未知原因使該衛星與地球失去聯系。

      實際上,GMES的設想“在Envisat運行的10年間就出現了,那時人們已經知道長期數據能夠幫助我們做什么”。英國萊斯特大學地球觀測科學系主任John Remedios說。

      當時,Envisat攜帶了9臺儀器,用于收集陸地、水、冰和大氣數據,大部分設備將在GMES項目中復制或升級。目前ESA已經接近完成第一批的3艘GMES航天器(Sentinel號),并將于今年發射。

      2011年,歐盟委員會提議在7年多的時間里投資58億歐元到GMES項目中。對此,成員國表示反對,并提出38億歐元的預算計劃,這個數目讓ESA、研究人員和其他潛在使用者驚慌不已。

      另外,歐盟預算仍懸而未決,27個成員國和歐盟議會還在為未來7年的預算計劃爭吵不休。下一輪歐盟預算談判將于2月7日到8日舉行。但由于整個歐洲經濟步履蹣跚,歐盟委員會可能迫于經濟壓力而控制自己的“遠大抱負”,有些國家甚至希望將歐盟預算削減到當前水平之下。

      “在這樣的資金水平上,(項目)將會出現缺口。”ESA地球監測主管Volker Liebig提到,“如果他們不能提供足夠資金支持,我們將面臨數據缺失的風險。”如果到8月Sentinel-1號發射時,歐盟仍未確定預算方案,Liebig指出,ESA成員國將認為發射Sentinel風險過大。“我們已經開始這個項目,我希望歐盟委員會也能履行義務。”Liebig說。

      由于歐盟對GMES項目資助的持續不確定,在去年11月召開的ESA理事會議上,一些ESA成員國不愿交付用于下一輪GMES衛星建造的費用。會上ESA僅確保了所需資金的80%能夠到賬。

      目前還有許多ESA地球觀測預算被劃撥到了氣象衛星項目上。但是仍有其他領域資金短缺,包括地球探測項目的一系列科學任務,該項目試圖使用創新技術觀察地球和大氣。迄今為止已經發射3顆衛星,用于觀察土壤濕度和海洋鹽度、冰層以及海洋環流,另外3顆衛星還在建造中。不過,ESA理事會議決定僅支付原先12.5億歐元預算的80%到該項目,因此地球探測器8號的未來變得虛無縹緲。

      “現在人們在考慮各種解決方案。” O"Neill說。德國不來梅大學的Heinrich Bovensmann表示,他希望ESA采用“空間機構經典方式處理預算問題——延期”。Bovensmann參與了地球探測器8號的競標,一旦入選,他的碳觀測衛星將使用吸收光譜學方法采集二氧化碳和甲烷高分辨率圖像。“我們將首次分辨出自然與人為的溫室氣體來源。”他說。

      而另一個競爭者熒光探測任務(FLEX)則致力于通過探測葉綠素熒光性來測量植物的碳平衡。“這種信號非常小,FLEX讓我們第一次能從空間進行測量。”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José Moreno說。

      但是目前沒有一點保障能支持任一項目迅速啟動。Moreno提到:“當前形勢困難,也沒有人知道未來能夠如何。”

    相關文章

    月球在過去25億年里不斷遠離地球

    仰望夜空中的月亮,大概無人會想到它正慢慢地遠離地球。196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安裝了反光板。數據表明,目前月球每年都在以3.8厘米的距離遠離地球。如果按月球目前的遠離速度向前追......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海洋觀測預報監管通知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山東省海洋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大連市海洋發展局、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自然資源部各海區局:為貫......

    中外科學家借助大數據揭示地球大氣氧化過程

    中新社武漢10月9日電(馬芙蓉陳國雄)記者9日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加拿大地調局等機構科研人員,利用深時地學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重建了高精度的地球大氣氧化歷史,據......

    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十年來年均增長10.6%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陳杭)北京市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由2012年的1063.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億元,年均增長10.6%......

    十年來教育經費投入實現“四個翻番”

    中國教育部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從數據看十年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成效,中國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介紹,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達到4%,這是中國在2012年首次實現、又連續10年鞏固的......

    地下660公里鉆石揭示地球深處富含水的環境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地表之下660公里處的罕見鉆石內含物,發現一個延伸至下地幔的廣泛水飽和環境,......

    木星與地球9月26日“相會”

    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木星,將于26日運行至本輪會合周期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此次木星與地球的“相會”大約相距3.95個天文單位,約合5.91億千米。木星與地球“相......

    今年木星沖日71年來最接近地球

    據廣州市五羊天象館預測:今年9月27日,夜空將上演“木星沖日”天象。此次木星沖日極為罕見,由于木星距離地球之近、木星視亮度之大,為71年來之最。如果錯過觀察這次木星沖日的良機,就要再等107年。專家解......

    木星與地球9月26日“相會”

    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木星,將于26日運行至本輪會合周期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紹,此次木星與地球的“相會”大約相距3.95個天文單位,約合5.91億千米。木星與地球“相......

    木星將與地球進行59年來“最親密接觸”

    據美國太空網20日報道,26日左右,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將與地球進行59年來“最親密接觸”,從地球上看,屆時這顆氣態巨行星將位于太陽的另一側,這就是所謂的木星對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馬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