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時間3日5時04分(北京時間12時04分),歐洲航天局用于驗證太空引力波觀測技術的“LISA探路者”探測器由一枚“織女星”運載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從理論上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認為它產生于大質量天體加速、碰撞或者黑洞合并等天體事件。引力波被視為宇宙中的“時空漣漪”,如同石頭丟進水里產生的波紋一樣。然而,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始終未能使用地面觀測設備證實它的存在。此次發射的探測器將為人類太空探索打開新的大門,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驗證廣義相對論。
據歐航局介紹,“LISA探路者”試驗探測器是一顆小型衛星,由歐洲空中客車防務與航天公司建造,造價超過4億歐元。它高3.1米、橫截面直徑2.4米,質量約1.9噸。按計劃,升空約1小時45分鐘后,“LISA探路者”將與火箭分離,進入一個橢圓形臨時軌道。
歐航局說,探測器將在本月中旬通過自身的推進裝置提供燃料6次點火,將軌道高度提升4.5萬公里,再經過為期6周的“太空遨游”,抵達位于太陽和地球連線延長線上的“拉格朗日點”,距離地球表面150萬公里。
進入最終運行軌道后,探測器的推進裝置將在2016年1月被拋棄。經過歐航局位于德國達姆施塔特的運行中心控制人員的設置和校準,“LISA探路者”的科學探測之旅將于3月正式開始,預計將持續180天。
“LISA探路者”內部帶有兩個質量為2公斤的金鉑合金立方體。科學家可通過激光望遠鏡觀測這兩個獨立放置的物體在運動中的相對位置變化,以證明引力波的存在。
此次發射的試驗探測器只是歐航局引力波探測計劃的前期任務,用于演示和驗證相關技術。正式的“激光干涉儀空間天線進階計劃”將于2034年啟動,由彼此相距100萬公里、構成等邊三角形結構的三個探測器組成。
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牽頭的七所英國大學聯盟將開發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該項目獲得了英國研究與創新基礎設施基金700萬英鎊的支持。該聯盟包括伯明翰大學、卡迪夫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樸茨茅斯大學、南安普頓大學、......
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牽頭的七所英國大學聯盟將開發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該項目獲得了英國研究與創新基礎設施基金700萬英鎊的支持。該聯盟包括伯明翰大學、卡迪夫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樸茨茅斯大學、南安普頓大學、......
基于現有地球軌道高精度星地/星間測距、測月系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引力波實驗中心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軌道共振效應,實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并合引力波信號有效探測的高度可行方案。該方案整合現有測距、測......
有一種東西,你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它,但你周圍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體,都因它慢慢地縮小和擴大。這是穿過我們星系的引力波產生的奇怪時空扭曲效應。經過15年的數據收集,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聆聽”到了在宇宙......
“中國天眼”(FAST)再度迎來重大突破。利用FAST觀測數據,我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6月2......
有一種東西,你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它,但你周圍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體,都因它慢慢地縮小和擴大。這是穿過我們星系的引力波產生的奇怪時空扭曲效應。經過15年的數據收集,現在,科學家們第一次“聆聽”到了在宇宙......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于北京......
在一場20年前就開始的國際天文競賽中,中國科學家后發先至,僅用3年5個月就成功驗證40年前的理論預言——中國天眼FAST通過對57顆脈沖星的監測,首次“看見”了來自深遠宇宙的漣漪。6月29日,由中國科......
不久以后,物理學家將繼續對天體物理學“怪物”——黑洞和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進行探測。但是,3個探測器之一、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探測器(Virgo)目前卻遇到了技術問題,將延遲其重新啟動的時間。3年前,......
據外媒報道,歐洲航天局當地時間23日公布最新的宇航員名單,其中英國殘疾運動員約翰·麥克福爾在經過相關訓練后,有望成為首名進入太空的殘疾宇航員。據報道,根據歐洲航天局公布的名單,法國女子阿德諾(So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