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嫦娥之父”之稱的中科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昨天第22屆國際天文館學會大會的開幕式上透露,我國即將開展深空探測,其中預計2020年著陸火星,2030年實現火星采樣返回。
不久前,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他們的登火星時間表,計劃在2037年至2050年間以數百億美元和“人類生命面臨重大風險”的代價將人類送上火星。
昨天,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即將開始深空探測,將對火星以及太陽系進行探測。
主要探測火星生命活動信息
火星的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目前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
針對火星本體的科學研究,包括對火星磁層、電離層和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包括火星的地形、地貌特征與分區,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與分布,地質特征與構造區劃;對于火星內部結構、成分,火星的起源與演化也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歐陽自遠表示火星的探測將實行軌道器加火星車的聯合探測方式,計劃將在2020年實現火星的著陸巡視,在2030年實現火星的采樣返回。
將探尋地外生命信息
歐陽自遠稱,目前已有相關的太陽系探測方案,探測目標之一是探尋太陽系中地球以外的生命信息,還將進行類地行星的比較,研究太陽系的起源、形成與演化。
針對地球面臨的兩大主要威脅——太陽的爆發和小行星可能的撞擊,歐陽自遠稱,探測計劃未來也將對這兩類天體進行觀測,研究太陽的爆發和小行星可能的撞擊。首次的小行星深空探測任務將依次對三顆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進行探測。
計劃還將更多地了解地外資源、能源與環境的利用前景,探索再造一個地球的可能性。
此外,未來還將對太陽的活動進行探測,組衛星陣對太陽進行監視,揭示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中能量存儲和釋放的機理,以此探索太陽活動對近地空間環境的災害性影響;通過深空探測器陣列對太陽進行大尺度射電干涉成像觀測,結合多波段進行太陽和空間環境探測,追蹤太陽風暴在行星際空間的傳播和演變,以此探索太陽風暴對近地空間環境的影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62.shtm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自然》25日發表的兩篇研究發現,火星的液態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080.shtm......
太陽能熱化學氫(STCH)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陽能驅動氫氣生產,得到的是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綠氫”。但現有STCH的效率有限,只有約7%的入射陽光用于制造氫氣。據發表于16日出版的《太陽能》雜志上的一篇論......
準確定位火星地震(火震)能夠為探索火星內部地震活動性、地下結構、物質組分以及深部動力學過程提供關鍵信息。通常,描述火震的位置需要兩個基本參數——震中距和反方位角。在美國洞察號(InSight)任務的單......
·實現馬斯克的火星夢每年需要約100萬噸的運輸載荷、數千次的發射,如果星艦不能實現這些數字,人類將永遠不會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而那些留在地球上的人類可能會以其他方式使用星艦,比如星艦環球客......
據《自然》雜志9日報道,包括法國天體物理與計劃學研究所、里昂大學地質實驗室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新證據,證明火星上擁有適于生命出現的環境條件。與地球不同,火星表面不會因板塊構造而不斷更新。這使得......
在《物理評論快報》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觀察到迄今為止從太陽探測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墨西哥高海拔水切倫科夫天文臺(HAWC)科學家團隊還發現,這種伽馬射線比預期的更亮。......
在《物理評論快報》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觀察到迄今為止從太陽探測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墨西哥高海拔水切倫科夫天文臺(HAWC)科學家團隊還發現,這種伽馬射線比預期的更亮。......
《自然》7月12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在耶澤羅隕擊坑探測到的多種有機分子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一個比之前認為的更復雜的化學循環。解釋火星上有機物質起源的假說包......
《自然》雜志12日發表了一篇天體物理學論文,報道了“毅力號”火星車在耶澤羅隕擊坑探測到多種有機分子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火星過去可能存在一個比之前認為的更復雜的地球化學循環。SHERLOC在耶澤羅隕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