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利用微滴式數字PCR(ddPCR)技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HBV檢測方法。
201804181524017685822.png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全球約有2.57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HBV感染會造成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CC)等嚴重健康問題。2015年,全球大約有88.7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并發癥。
大量研究表明,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是慢性乙肝持續感染的元兇。作為病毒復制的中介,其在宿主肝細胞內以微染色體的形式存在。不過,由于cccDNA在患者肝臟中的水平極低,傳統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如Southern blot)很難檢測。因此,目前急需一種更靈敏的檢測手段。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利用微滴式數字PCR(ddPCR)技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HBV檢測方法。它的優勢在于能夠檢測血清、單細胞和組織樣本中的cccDNA。這項成果于4月12日發表在《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上。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基因診斷中心主任劉松梅博士談道:“肝細胞癌的發展與HBV密切相關。開發準確而靈敏的cccDNA檢測方法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通過這種方法,越來越多的慢性乙肝患者將有望采用精確的治療方法來預防或延遲肝細胞癌的發生,而且可以在早期診斷癌癥。”
這種新型的檢測方法使用了Bio-Rad的微滴式數字PCR技術。利用ddPCR方法,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到血清、單細胞和FFPE腫瘤組織中的cccDNA。與Southern blot及其他方法相比,檢測cccDNA的靈敏性提高。此外,傳統方法通常需要侵入性檢查,比如通過活檢獲取肝臟組織。
“與肝臟活檢相比,血清可以通過非侵入性的方式獲得,已經被廣泛用于臨床診斷。并且,血清中有著均勻的cccDNA分布,”劉松梅博士指出。“這種新的檢測方法也提高了cccDNA的檢測極限。”
研究人員發現,68例HCC患者中近90%為cccDNA陽性,而79例非HCC患者中只有53%為cccDNA陽性。HCC患者血清中的cccDNA拷貝數也高于非HCC患者。
cccDNA和HBV DNA的聯合分析能夠將HCC患者與非患者區分開。“這暗示cccDNA是HCC的風險因素,”劉博士談道。
此外,研究人員能夠證實血清cccDNA水平與肝臟樣本中測得的cccDNA水平呈正相關。 “血清cccDNA確實是一種比肝內cccDNA更好、更有用的診斷標記,”劉博士總結說。
最近,一些靶向cccDNA的新型抗病毒策略可以改善HBV清除率。 因此,準確而靈敏的cccDNA檢測方法對肝細胞癌的預測和早期診斷,靶向治療以及治療效果的評估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