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瀉亞綱是水生單子葉植物中最為原始的類群之一,全球性廣泛分布,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發育、地理分布格局成因中起著重要作用。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適應性進化學科組博士研究生陳凌云在王青鋒研究員的指導下,通過細胞核、葉綠體和線粒體部分基因的測序,結合化石證據和系統進化分析,發現澤瀉亞綱中的關鍵代表類群澤瀉科和水鱉科分別在白堊紀晚期和54.7-72.6萬年前發生于歐洲(或非洲)和亞洲地區。澤瀉科和水鱉科的跨大洲地理分布格局主要由陸橋、島鏈和長距離擴散作用導致,并非傳統觀點認為的板塊漂移所造成。
該研究工作同時還揭示了澳洲在水生植物物種分化中的重要作用,澄清了澤瀉亞綱中部分科(澤瀉科、花藺科、黃花藺科等)、屬(黃花藺屬、擬花藺屬和Astonia等)的系統發育和親緣關系。
這些結果已于近期發表在進化生物學雜志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12, 63: 407–416)和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12, 12: 30)上。
相關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水鱉科起源與擴散路線
喀斯特碳酸鹽巖在垂直方向上經過強烈的溶蝕作用,使得降水通過巖石的裂隙分散入滲,形成以峰叢為主的巖溶地貌。巖溶作用使得喀斯特坡面土層淺薄,持水能力較差,加之沿坡發生土壤侵蝕,導致自下而上的巖土結構、水分......
一花一葉,一草一木,自然奧妙,點滴現于平實生活。近日,由王瑛、譚如冰、王晨緋主編的《嘿,你的生活被這些植物改變了》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以引人入勝的科普寫作模式引導讀者進行探索和體驗,建立......
生物鐘作為植物細胞內在計時機制,通過協調基因表達的節律性和代謝穩態等,使植物更好地適應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晝夜性和季節性環境變化。當植物內源生物鐘系統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時,植物會獲得最佳生長,因此......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艷麗研究團隊與英國塞恩斯伯里實驗室馬文勃研究團隊,在《細胞》(Cell)上,發表了題為Pathogenproteinmodularityenableselabor......
遷地種植現場丹霞山管委會供圖中新網韶關6月24日電(王堅王子杰)記者24日從韶關市丹霞山管委會獲悉,被緊急運送至華南國家植物園(下稱“華南植物園”)的7株韶關丹霞梧桐近日已萌發新芽新葉,標志著丹霞梧桐......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人員與復旦大學合作,利用高電荷態六價的氧離子與氫氣,氦相互作用,開展電荷交換量子態選擇測量,模擬木星極光起源研究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雜志......
從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科研人員發現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種,命名為河源堇菜。該學術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北歐植物學雜志》發表。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葉欽良是河......
4日,從山東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舜豐生物)獲悉,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下發全國首個植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該證書由舜豐生物獲得。基因編輯是世界生物育種......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喬治·S·懷斯生命科學學院的門外,一排由白色塑料薄膜搭建起的實驗室看起來如同普通的溫室大棚。正是在這里,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揭示了看似“靜默無語”的植物“說話”的奧秘。近日,以色列特拉......
據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員成功改良了以植物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將使用后的廢棄物轉化為肥料,再次利用。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于英國《聚合物化學》雜志上。該研究團隊采用高分子材料設計新方法,通過改良植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