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家們早就預測到氣候變化會使植物和動物向北并朝著極地的方向運動,以期尋找熟悉的溫度。這種運動已經越來越多地在世界各地得到證實。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改變降雨模式可能會驅動一些在美國東部生長的樹種向西部遷移,而不是向北。
美國珀杜大學森林研究專家費松林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5月17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分析了美國林業局1980年至2015年間的森林資源清查數據,發現不同樹種對氣候變化有不同響應,有一些樹種對氣溫變化敏感,但更多樹種對降水變化更敏感。
費松林表示:“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巨大的意外。”他說,這項研究表明,在短期內,樹木對水分供應變化的響應大于對溫度變化的響應。
據新華社報道,具體而言,過去30多年里,美國東南部降水減少,中西部降水增多,結果橡樹、楓樹和核桃樹等對降水敏感的落葉闊葉樹種向西遷移。冷杉、云杉與松樹等常綠針葉樹種對氣溫變化更敏感,這些樹種依然像此前預測的那樣向北遷移。總體上,在考慮氣候變化對樹種遷移造成的近期影響時,降水比氣溫的影響更為顯著。
費松林表示,與此前許多氣候變化研究不一樣的是,他們不是利用模型預測未來,而是基于真實數據研究氣候變化對森林已造成的實際影響,他們的成果凸顯降水變化對樹種影響的重要性,未來可能有必要對降水變化進行更多的跟蹤與預測。
費松林表示,森林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價值,如生產林木、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和增加就業機會等。這項研究對人工造林時選擇新的樹種以更好地適應將來的氣候變化有指導意義。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樹木生理學家Leander Love-Anderegg認為,這項研究承認存在這些潛在的混雜變量。Love-Anderegg表示:“研究人員指出,在美國東部地區,從森林老化和火災撲救的效應中梳理出與氣候有關的森林變化,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Love-Anderegg說,無論是否完全理解其中的機制,摸清森林的運動趨勢將有助于對森林的管理。他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生態變化迅速發生的時代。為了避免這些變化帶來的一些更激烈和更負面的影響——例如暴發大規模森林火災和巨大蟲災,我們都有興趣在這些災難發生之前嘗試預測相關的改變。”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森林將不同于10年、20年或30年后的森林。
費松林說:“如果你認為這些物種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那么問題是,這個家庭會分裂,還是會一起旅行?”他表示:“我們可能正在談論這些家庭的分裂。”
10月8日,科學傳播者SimonClark在英國倫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11世紀一位名叫沈括的中國科學家是第一個認識到氣候變化的人。Clark說,天氣和氣候科學史主要以歐洲為中心。因此,在撰寫今年早些......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韋香惠)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對于今年是“冷冬”還是“暖......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會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通過大氣環流影響全球氣候。1951年至今發生了15次......
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法新社記者就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芯片實施新的出口管制進行提問。毛寧回應稱,美國出于維護科技霸權的需要,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做法背離公......
近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在炒作“核戰爭”風險,美國總統拜登的最新評論更是如同火上澆油,在全球引發了軒然大波。當地時間周四(10月6日)晚間,拜登在民主黨的一個籌款活動上表示:“自肯尼迪和古巴導彈危機以來......
由于全球能源供應的緊縮,美國地區的一項煤炭基準價格首次突破每噸200美元,錄得近17年以來的最高價。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一(10月3日)公布的數據,在截至9月30日的一周內,美國阿巴拉契亞中......
為改善脊柱植入物的效果,位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Nanovis致力于開發全新的納米技術并取得臨床和市場驗證。憑其頂尖的納米技術組合,其子公司NanovisSpine在2021年創造了銷售記錄。2022年,......
美國貧富差距問題存在已久。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這一問題日益凸顯。隨著近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激進加息以抑制通脹,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惡化,勞動力市場走軟,貧富差距不斷加劇。今年4月,美國民權組織“窮人運動......
新華社華盛頓10月4日電(國際觀察)突破3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野蠻生長”引擔憂新華社記者熊茂伶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聯邦政府的債務規模已突破31萬億美元,這距離債務規模突破30萬億美元僅僅過去......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9月29日表示,歐盟方面稱要對“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展開調查,俄方希望歐盟的調查是“客觀的”。扎哈羅娃同時指出,美國是“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的直接受益方,有必要“自證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