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號的華沙依然是個陰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已經放棄了等一個好天的期望,就像在氣候談判的主會場,沒人抱有多么樂觀的預計。對于已經過半的談判,綠色和平氣候變化項目主管Martin Kaiser評論說:
Martin Kaiser:一周的拉鋸之后,緩慢甚至倒退的談判進展讓無數正在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災難的人失望。日本和澳大利亞自食其言,撕毀了2010年承諾過的減排目標。下一周至關關鍵,各國部長需要停止氣候談判進程可怕的倒退的趨勢,并達成更有力度的減排目標和氣候資金承諾。
為了向氣候談判中的阻礙者施壓、鞭策更多在談判桌上表現消極的國家,約700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氣候行動網絡”每天都要頒發一項“化石獎”。談判至今,被“化石獎”砸中的國家分別有澳大利亞、日本、以及東道主波蘭。
其中日本的獲獎理由是:日本周五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礎之上減排3.8%。而由于日本原先承諾為到2020年比1990年減排25%,因此新目標也意味著日本計劃在1990年基礎上排放再增加3.1%,屬嚴重開倒車行為。
東道主波蘭的獲獎理由是阻礙歐盟達成更有雄心的減排方案;在氣候大會期間“別有用心地”舉辦煤炭大會;邀請高污染企業贊助本屆氣候大會;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向與會代表宣傳 “氣候變化是自然現象”等。
而澳大利亞則11、13、14、16號四次中標。中標理由是不打算派出部長級別的人物出席大會,拒絕在華沙會議上作出新的出資承諾,并聲稱要求發達國家做出新的出資承諾是不現實的、不可接受的。對此,“化石獎”也不忘在頒獎詞中調侃:別蠢了伙計!這是要追趕加拿大拿化石獎拿到手軟的節奏嗎!
發達國家談判意愿明顯不足,直接導致“援助資金的落實”、“損失損害補償機制的建立”、以及“2020年之后新氣候條約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三大問題,全部都還沒有著落。接下來的高級別談判,等待部長們的任務并不輕松。
作為談判的重要一方,中國一直堅定地和“窮哥們”站在一起,要求發達國家切實履行原本做出的資金援助承諾。而就中國本身而言,要在國際上掌握發言權,就要做好國內的事。
中國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以來,中國代表團專家組成員昨天首次接受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國務院參事、原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何建坤向媒體披露了中國低碳發展的主張與前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作為專家組成員剛剛抵達華沙參與氣候談判。他表示,在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中國眼下正面臨兩場競賽:
杜祥琬:第一場是我們國內的競賽,誰跟誰競賽?中央已經一再提起要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這種轉變發展方式的努力跟誰競賽呢,跟一種粗放發展的慣性,這個慣性確實很大,有些地方還是在以GDP論英雄,甚至于為了我的政績犧牲環境,所以這個東西是一場國內競賽。還有一場競賽是國際競賽。我們不能躺著還在要多弄水泥鋼鐵一天到晚弄弄弄,弄得現在產能過剩了,有的地方還在靠這個提升GDP。
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非常廣泛的反響。代表團專家組成員、原清華大學副校長何建坤指出,在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的基礎上實現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過渡,中國要走跨越式的發展路徑,對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將做出巨大貢獻。他表示,中國走低碳發展的道路并非迫于國際壓力,因為低碳技術將成為大國戰略必爭的技術制高點。
何建坤:發達國家醞釀征收碳關稅,但是因為我們現在處在這樣的發展階段,我們的產品相對地來講是能耗高增加值低,所以征收碳關稅總體來講對我們會形成壓力。但是,這可以促進我們產業的升級和產品的轉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看到,在全球低碳發展潮流下,先進的能源技術和低碳的技術就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代表團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參事、原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認為,其中涉及的具體措施值得關注。
劉燕華:這一個措施就是對制度建設、對領導干部來說要實行自然資源的離任審計,那就是說它的政績觀要改變了,損害環境的要終身追求責任制。我覺得這種制度建設對中國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中國的國情。另外還有一個三中全會提到的就是把“生態有價”這個問題可能是提出來了,你看這里邊不是提到一個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那就是環境有價,是不是還會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后一步的措施可能馬上就開始了。
關于同意國家環境保護燃煤低碳利用與重金屬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通過驗收的通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經組織專家審核和研......
國新辦27日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了反彈,PM2.5濃度上升了6.2%,優良天數比率下降了3.2個百分點。生態環境部分......
“雖然中國的綠色金融余額已居全球首位,但目前大量的資金都投入于‘純綠’或接近‘純綠’的行業,例如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等,火電、鋼鐵、交通運輸等大量高碳行業需要向低碳轉型的經濟活動沒有得到足夠的金融支持。......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綠色消費持續擴大,......
今夏,熱浪無疑成了全球一道考題。7月1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根據初步數據,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周。全球平均氣溫連續刷新紀錄,達到17.24℃。北半球多個國家被高溫炙烤,干旱、洪澇及......
7月22日,位于成都大學校園內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運動員村(以下簡稱大運村)正式開村。作為成都大運會期間運動員們居住、生活的重要場所,賽時將有100余個代表團近800......
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市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助力綠色低碳發展。截至目前,張家口市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2756萬千瓦,約占電源總裝機容量的80%。......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推動......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簡稱過程工程所)牽頭的“電石渣深度凈化制備鈣基材料低碳技術及應用”項目通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會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擔任主任,北......
隨著歐洲環保政策的推進,旨在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氣候科技”日益火熱,關注環保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也陸續誕生。創立于2017年的恩帕公司,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供應商。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