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射光譜:物質發光直接產生的光譜
從實際觀察到的物質發光的發射光譜可分為連續譜和線狀譜。
(1)連續譜:連續分布著的包含著從紅光到紫光的各種色光的光譜。
產生:是由熾熱的固體、液體、高壓氣體發光而產生的。
(2)線狀譜:只含有一些不連續的亮線的光譜,線狀譜中的亮線叫譜線。
產生:由稀薄氣體或金屬蒸氣(即處于游離態下的原子)發光而產生的,觀察稀薄氣體放電用光譜管,觀察金屬蒸氣發光可把含有該金屬原子的物質放到煤氣燈上燃燒,即可使它們汽化后發光。
2、吸收光譜:高溫物體發出的白光通過物質后,某些波長的光波被物質吸收后產生的光譜。
產生:由熾熱物體(或高壓氣體)發出的白光通過溫度較低的氣體后產生。
例如:讓弧光燈發出的白光通過低溫的鈉氣,可以看到鈉的吸收光譜。
若將某種元素的吸收光譜和線狀譜比較可以發現:各種原子吸收光譜的暗線和線狀譜和亮線相對應,即表明某種原子發出的光和吸收的光的頻率是特定的,故吸收光譜和線狀譜中的暗線比線狀譜中的亮線要少一些。
3、光譜分析
各種元素的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譜線,如果在某種物質的線狀譜或吸收譜中出現了若干種元素的特征譜線,表明該物質中含有這種元素的成分,這種對物質進行化學組成的分析和鑒別的方法稱為光譜分析。
其優點:靈敏、快捷、檢查的最低量是10-10克。
4、光譜分析的應用
(1)光譜分析在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檢測半導體材料硅和鍺是不是達到高純度要求時,就要用到光譜分析。
(2)歷史上,光譜分析還幫助人們發現了許多新元素,例如,銣和銫就是人們通過分析光譜中的特征譜線而發現的。
(3)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研究天體的物質成分,19世紀初在研究太陽光譜時,人們發現它的連續光譜中有許多暗線,通過仔細分析這些暗線,并把它們跟各種原子的特征譜線對照,人們知道了太陽大氣層中含有氫、氦、氮、碳、氧、鐵、鎂、硅、鈣、鈉等幾十種元素。
(4)光譜分析還能鑒定食品的優劣。例如,通過分析茶葉的近紅外光譜,測定其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就可以鑒定茶葉的優劣、級別、真假以及品種等。
(5)用光譜分析還可以鑒定文物,例如:1978年在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村,人們挖掘出一件木質漆碗,器壁外涂有一層朱紅色的涂料,且微有光澤,借助光譜分析,鑒定出這種涂料與馬王堆出土的漆皮類似,因此漆工藝的歷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
5、氫原子光譜的實驗規律
氫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簡單的原子,對它的光譜線的研究獲得的原子內部結構的信息,對于研究更復雜的原子的結構有指導意義。
(1)氫原子的光譜
從氫氣放電管可以獲得氫原子光譜,如圖所示,氫原子的光譜為線狀譜。
(2)巴耳末公式: n = 3,4,5…
6、經典理論的困難
按經典理論原子是不穩定的,原子發光的光譜應為連續光譜,事實原子不但穩定而且發光的光譜為線狀光譜。
(1)按照經典物理學,核外電子受到原子核的庫侖引力的作用,不可能是靜止的,它一定在以一定的速度繞核轉動,既然電子在運動,它的電磁場就在變化,而變化的電磁場會激發電磁波,也就是說,它將自己繞核轉動的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出去,因此,電子繞核轉動這個系統是不穩定的,電子會失去能量,最后一頭栽到原子核上,但是事實不是這樣,原子是個很穩定的系統如圖所示。
(2)根據經典電磁理論,電子輻射的電磁波的頻率,就是它繞核轉動的頻率,電子越轉能量越小,它離原子核就越來越近,轉得也就越來越快,這種變化是連續的,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看到原子輻射的各種頻率(波長)的光,即原子的光譜應該總是連續的,而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分立的線狀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