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學勤博士和王洪鑄研究員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國際刊物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上發表題為Estimation of minimum area requirement of river-connected lakes for fish 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2010, 16: 932-940)的論文,明確回答了這一問題。
在整理長江泛濫平原湖泊魚類多樣性資料的基礎上,該文系統比較了各種保護區面積估算方法的優劣,運用累積種數-面積模型計算出通江湖泊的最小保護面積為14400km2。這是國際上泛濫平原保護面積估算的首例研究,也是首次提出累積種數-面積模型較適用于連通度高的保護區網絡設計。鄱陽湖和洞庭湖等現存通江湖泊總面積約為5500km2。因此,為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尚需8900km2的阻隔湖泊恢復通江。
由于長江水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生態系統,該文進一步提出對長江泛濫平原多樣性應實行整體保護戰略,基于最小保護面積建立流域尺度的保護區網絡。鑒于現存通江湖泊和長江干流的重要性,建議全年禁漁,并建立禁止采砂等人類活動的核心區。為確定阻隔湖泊恢復通江的最佳方式,應盡快開展魚類的生活史過程和重要生物的水文情勢需求研究,進而據此實施水閘的生態水文調度,特別是在魚類洄游和植被發育的關鍵時期。作為當前的應急措施,應在條件較好的阻隔湖泊,盡可能長時間地恢復與干流的自由聯系。
該研究受到中國科學院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聯合資助。
根據《自然·可持續性》6日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在種植園里留出原生林地塊,能極大增加生物多樣性,同時能降低與這類土地利用相關的負面環境影響。這些發現基于婆羅洲的油棕種植園,研究表明在原始土地保留約15%......
種質資源關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等相繼實施、生物技術及其產業迅猛發展等,世界各國更加認識到種質資源的重要性,紛紛加強收集和保護工作。去年......
孫庚表示,四川是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地最富集的省份,特有植物和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數量約占全國數量的近一半。但是,由于地域廣闊、生境多樣,人類活動劇烈,氣候變化顯著,四川省生物多樣......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物多樣性研究論文指出,如果瀕危動物滅絕,馬達加斯加的生物多樣性可能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人類抵達前的水平。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需立即開展保育行......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1日發表一項研究稱,以馬達加斯加為例,生物多樣性可能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人類抵達前水平。馬達加斯加生活著許多獨一無二的動物物種,包括環尾狐猴、馬達加斯加長尾靈貓,還有世......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NathanMichielsen和合作者研究指出,如果瀕危動物滅絕,馬達加斯加的生物多樣性可能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人類抵達前的水平,因此亟需立即開展保育行動以防止長期持續的生......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達到最重要的預期成果。歷經4年風雨,克服重重困難,各方代表終于就“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19日凌晨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簡稱“框架”),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新藍圖。經......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國際社會希望會議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達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
中新網昆明12月16日電(羅婕)加拿大蒙特利爾時間12月15日,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主會場的“中國角”,舉辦“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為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