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18 16:45 原文鏈接: 汞在大氣中是如何傳播的?或許珊瑚知道答案!

    圖片.png

      1841年1月7日,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的鐵甲艦Nemesis號擊中了一艘中國軍艦,那次炮擊所引發的爆炸,將有毒金屬汞釋放到空氣中。

      目前,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汞可能被中國南海的珊瑚吸收了,這些珊瑚用它們的骨骼記錄下了那次激戰以及后來的戰爭。這項發現為研究人類對海洋的污染史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而且可以幫助如今的我們了解汞在大氣中是如何傳播的。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空學院副教授劉羿與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孫若愚合作,測量并記錄了不同年份我國南海珊瑚骨骼中汞的含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論文第一作者是孫若愚,通訊作者是劉羿。

      珊瑚碳酸鈣骨骼在形成的過程中,海水中半徑類似的汞離子能夠取代鈣離子,以類質同相的形式進入到珊瑚骨骼晶體中。研究者通過復雜的化學流程,從海南島龍灣地區生長200年的珊瑚礁中分離出珊瑚骨骼中的“晶格結合態汞”,然后利用微量汞純化、分析技術準確測得了不同年份珊瑚骨骼中“晶格結合態汞”的含量。他們發現,在過去200多年間,珊瑚中汞的含量出現多個短暫而明顯的峰值:除了1980和1990年區域的峰值可能與中國南方沿海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有關外,其余幾個峰值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重要的戰爭在時間點和戰爭規模上非常吻合。他們通過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和文獻發現,硝酸汞在19世紀初就開始大量應用到軍火和炸藥的生產中,海戰時使用的彈藥可能會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汞。在海洋和大氣接觸面上,海水可以通過“ sea spray ”作用,釋放大量的鹵素自由基,從而快速氧化大氣中的汞,使其快速沉降到海洋中。沉降到海洋中的溶解態汞,進一步通過珊瑚的鈣化作用進入到珊瑚的晶格中,從而留下了永久的印記。

      該研究成果吸引了國際媒體的關注,同期《科學》雜志Science News用三頁篇幅詳細報道了該發現,并進行視頻專訪,還邀請了相關的科學家進行討論。哈佛大學大氣化學家 Horowitz 說:“該發現為研究歷史時期大氣汞的行為提供了新的視角,過去一直認為汞在大氣中是一個長距離傳輸的元素,其大氣滯留時間達到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現在正考慮把這個時間修改到月的級別”。

      上述研究受到了國家重大科學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圖片.png

    中國科大等通過南海珊瑚骨骼研究揭示近代戰爭汞污染


    相關文章

    5億多年前珊瑚就會發光了

    在幽暗的深海,有許多行走的“彩燈”,它們憑自身點亮一隅。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種生物發光現象是古老的特征。約2.67億年前,一組小型海洋甲殼類動物首次實現生物發光。而4月24日一項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珊瑚小小研究員”走進奇妙的珊瑚世界

    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天,廣東珠海長隆宇宙飛船“珊瑚小小研究員”課程上新,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參與。現場,小朋友們換好課程專屬的衣服,走進奇妙的珊瑚世界。......

    揭秘同仁堂“仁丹”汞含量爭議:深入了解汞的科學檢測方法

    近期,北京同仁堂的一款非處方中成藥“仁丹”因含有朱砂而受到關注。有科普博主指出,部分消費者在服用該藥品后出現了汞中毒的癥狀,并聲稱檢測結果顯示某些批次的“仁丹”可能存在汞含量超標的問題。北京同仁堂科技......

    為了挽救珊瑚,他建了一個“海洋牧場”

    第一縷陽光灑向觀日巖的海面,海南大學教授王愛民也結束了每天的晨練,開始新的一天。自從接手“海洋牧場”項目以來,62歲的王愛民已經與蜈支洲島這個美麗的“老朋友”共同度過了13個春秋。“海洋本就該熱熱鬧鬧......

    ?常溫下呈液體狀態神奇的液態金屬都能干些啥?

    在我們的生活中,并非所有金屬都是敲起來梆梆響的,有一些金屬在常溫下就可以呈現液體的狀態,事實上我們對液態金屬也并不陌生。比如生活中需要甩一甩量體溫的體溫計,測血壓時用到的老式的血壓計,里面標記刻度的是......

    珊瑚共附生放線菌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珊瑚共附生稀有放線菌來源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DiscoveryofTetronate-containingKongju......

    地化所在熱帶與亞熱帶森林汞的源匯過程研究中獲進展

    汞(Hg)是持久性污染物,通過大氣環流長距離傳輸,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環境健康和生態風險問題。森林生態系統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31%,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同時是汞的自然排放清單中最大的......

    地化所在熱帶與亞熱帶森林汞的源匯過程研究中獲進展

    汞(Hg)是持久性污染物,通過大氣環流長距離傳輸,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環境健康和生態風險問題。森林生態系統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31%,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同時是汞的自然排放清單中最大的......

    珊瑚礁的不速之客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致使其白化的隱患

    自然災害可以在一個地區造成破壞,導致構成生態系統的物種突然被摧毀。這種情況發生的方式會大大影響恢復過程。例如,火災將景觀化為灰燼,而熱浪則創造了大量的木質殘骸。同樣地,風暴潮和珊瑚白化在海底造成了嚴重......

    珊瑚應對氣候變暖的馴化適應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暉團隊聯合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揭示了珊瑚應對氣候變暖的馴化適應及其生理和分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