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3年平均氣溫為基準,當氣溫升高3攝氏度時,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的高寒草甸植被將出現覆蓋度降低、物種密度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難以逆轉的退化風險。這是江源綜合科學考察最新的實驗結果,揭示出氣溫變化對長江源區植被生態的直接影響。
據介紹,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牽頭組織的2022年江源綜合科學考察中,氣候變化對植被生態的影響是重點內容之一。多年江源科考數據顯示,青藏高原暖濕化特征變化明顯,僅長江源地區過去10多年的平均氣溫比前40多年的氣溫平均值增加了1.4攝氏度。
科考隊員、長江科學院博士任斐鵬和隊友孫寶洋博士通過“高寒草甸生態系統模擬增溫實驗”觀測發現,氣候變暖導致江源地區植被變化明顯,其中高寒草甸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及水土流失加劇等現象都與氣溫升高密不可分。
“模擬增溫試驗”是國際上觀測不同增溫狀態下植物生態系統變化的主要研究方式。這項實驗通過在草地上安裝不同高度的溫箱,布設傳感器觀測箱內溫度,模擬形成不同增溫條件,從而分析以高原嵩草為優勢種的高寒草甸植被對氣候變暖的響應。
在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的水利部長江江源區水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長江科學院江源基地里,15個六邊形溫箱被分為5組,高度在0.4米至1.20米間均等分布,加上自然草地對照組,共形成6組不同增溫幅度下的植被對比觀測樣方。
任斐鵬介紹,經過連續3年的原位觀測發現,增溫幅度小于3攝氏度的情景下,監測樣方內的物種數量和群落優勢種沒有明顯變化。當增溫幅度達到或大于3攝氏度時,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發生了明顯變化,“升溫越高,監測樣方內的植被覆蓋度下降越大,生物多樣性和物種密度下降趨勢更加明顯”。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年2月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在“中等變暖水平(3.2攝氏度)”條件下,面臨滅絕風險的物種數量顯著增多,比如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和有花植物。“江源科考的‘模擬增溫實驗’觀測結果,與這一結論能夠相互佐證。”任斐鵬說,因此升溫3攝氏度可能是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區高寒草甸生態系統退化的“臨界點”。
中國西北干旱區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之一,也是受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升溫速率高于全國和全球平均水平。不僅如此,西北干旱區的氣溫變化呈現出明顯的季節差異。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
1950年9月5日中國科學院一間辦公室內60歲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望著窗外陷入沉思彼時,新中國百廢待興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作為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認為:謀求自給自足必須合理地配置資源......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大堡礁的白化珊瑚。圖片來源:奧夫·豪格-古德博格/《自然》科技日報北京8月7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10年里澳大利亞大堡礁內部和周圍水溫是過去400年里最熱的。這些變化增......
6月16日,“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罰”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業內及社會公眾的廣泛討論。網傳學校發布的查處通報顯示,2024年5月10日上午,2019臨床醫學(英語授課)班級《Pediat......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酒文化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壯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無論是悲歡,還是離合,酒從不缺席。有趣的是,古有溫酒斬華雄,今有冰啤加燒烤,關于飲酒的最適溫度一直廣為爭論,就像豆腐......
多年凍土區經歷了顯著的氣候變暖,其增溫速率為全球平均值的2~4倍。氣候變暖引起的凍土融化會導致多年凍土中長期封存的有機質被微生物分解,以CO2等溫室氣體的形式釋放至大氣,從而加劇氣候變暖。作為劇烈的凍......
今天(4月1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我國首艘自主研制的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已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內全面建成。在廣東廣州市南沙區珠江口,“夢想”號大洋鉆探船正在進行......
感覺反饋對截肢者探索環境并與其互動非常重要。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能將熱信息從假肢傳遞給截肢者的設備,從而使截肢者能夠感知外界溫度并做出反應。這個名為MiniTouch的設備,使用現有電子設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