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國第四次北極科考中,由沈陽自動化所主持研制的“北極ARV”水下機器人在北緯86度50分首次從冰洞下放,開展冰下調查工作并取得成功,刷新了我國水下機器人在高緯度的作業記錄。
在參加我國第三次北極科考的基礎上,沈陽自動化所“北極ARV”水下機器人經過了一系列改造,于2010年7月隨“雪龍”號再次踏上北極科考的征程。在此次長期冰站作業中,“北極ARV”水下機器人從人工開鑿的冰洞中下放、回收,成功實現了機器人在高緯度下的冰下自主導航和自治航行。
在水下調查中,“北極ARV”水下機器人連續多日對水平斷面進行連續重復觀測,其搭載的溫鹽深測量儀、仰視聲納、光通量測量儀和兩臺水下攝像機,獲取了大量的含有海冰位置信息的關鍵科學數據,成功地實現了冰下多種測量設備的同步觀測,為深入研究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奠定了技術基礎。
到目前為止,沈陽自動化所已經連續三次參加我國北極科考活動,掌握了冰區作業技術并積累了作業經驗。此次冰下調查作業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沈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技術日益成熟,已開始進入廣泛應用階段,不但為北極科考提供了一種較大范圍內的先進、連續、實時冰下觀測的技術手段,也將在今后的極端環境科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10月14日召開的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公布了近期批準發布的一批重要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生動體現了世界標準日中國主題“強化標準引領促進高質量發展”。在助力科技創新方面,新發布......
在最新的直播中,馬斯克一如既往的語出驚人,透露了特斯拉的許多重大信息。第一,馬斯克承認了他的AI大模型Grok要集成到特斯拉汽車上,這可以說是特斯拉車型機器人最重要的一步。Grok相當于給這些車型機器......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研發出無需電力就能向機器人發出復雜指令的方法,這能為機器人“大腦”騰出更多“思考”空間。這一世界首創成果為新一代機器人的誕生開辟了可能......
9月24日至25日,世界機器人大賽首屆太空機器人大賽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劉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人因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善......
“自主設備凈化系統”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陸軍網站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目前,為處理車輛上的生化武器,士兵們不得不穿上笨重的核生化防護(NBC)裝備,耗時約1小時才能完成一輛車的消毒,整個......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科大訊飛正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上,科大訊飛帶來了“訊飛超腦2030計劃”的最新進展和大模型加持下、“腦力”再升級的訊飛人形機器人。當前人形機器......
構建更加通用的人工智能,讓模型具有更加廣泛和通用的認知能力,是當前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的最大目標。目前流行的大模型路徑是基于“尺度定律”(ScalingLaw)去構建更大、更深和更寬的神經網絡,可......
螞蟻等一些昆蟲有很強的“識途”能力,即使遠行也能順利找到“回家”的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從螞蟻等昆蟲的視覺導航能力獲得啟發,創建出一種適用......
鏟子,刀子,錘子,扳手3個不同的數據集:模擬(上)、機器人遠程操作(中)和人類演示(下)讓機器人能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