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個月。目前,臨床采用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等。其中,靶向治療面臨著因血腦屏障的阻隔使得大部分藥物分子不能夠進入腦組織的難題。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合作,研制了一套子母式微納米機器人系統,可經顱骨微創通道進入顱內,越過血腦屏障抵達膠質瘤部位,將藥物精準遞送到膠質瘤病灶。相關研究成果以Dual-Responsive Nanorobot-Based Marsupial Robotic System for Intracranial Cross-Scale Targeting Drug Delivery為題,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機器人系統由磁驅動連續體微型機器人、生物相容性微納機器人以及外部驅動、成像設備構成。連續體微型機器人首先經過顱骨微創通道進入顱內,越過血腦屏障抵達膠質瘤部位,實現宏觀尺度的一級靶向。進而,微納米機器人經過連續體機器人內部通道到達膠質瘤病灶,并在外場驅動下向腫瘤內部運動及釋放藥物,實現微觀尺度的二級靶向。
該團隊分別在體外膠質瘤細胞微環境和離體豬腦組織內開展了試驗。結果表明,微納米機器人可遠距離遞送到指定病灶,釋放藥物殺死膠質瘤細胞。這驗證了該研究所提出的子母式微納米機器人跨尺度遞送方法的可行性。
后續,該團隊將在活體動物顱內開展微納米機器人跨尺度遞送藥物的研究及治療效果評測,并結合臨床工作,進一步提升子母式微納米機器人系統的性能,以期早日將該方法應用于臨床,減輕患者的痛苦。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穩定支持基礎研究青年團隊計劃的支持。
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研究中,英國利物浦大學團隊展示了一款移動機器人。它能夠運用人工智能(AI)邏輯作出決策,以與人類同等甚至更快的速度,聯手執行探索性化學研究任務。這些身高1.75米的機器人......
10月29日,記者從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獲悉,日前市經信、科技、教育等8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我市將創建一批“機......
在10月14日召開的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公布了近期批準發布的一批重要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生動體現了世界標準日中國主題“強化標準引領促進高質量發展”。在助力科技創新方面,新發布......
在最新的直播中,馬斯克一如既往的語出驚人,透露了特斯拉的許多重大信息。第一,馬斯克承認了他的AI大模型Grok要集成到特斯拉汽車上,這可以說是特斯拉車型機器人最重要的一步。Grok相當于給這些車型機器......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研發出無需電力就能向機器人發出復雜指令的方法,這能為機器人“大腦”騰出更多“思考”空間。這一世界首創成果為新一代機器人的誕生開辟了可能......
9月24日至25日,世界機器人大賽首屆太空機器人大賽在長沙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劉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人因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善......
“自主設備凈化系統”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陸軍網站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目前,為處理車輛上的生化武器,士兵們不得不穿上笨重的核生化防護(NBC)裝備,耗時約1小時才能完成一輛車的消毒,整個......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真菌“生物混合機器人”。圖片來源:美國康奈爾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由真菌和計算機組成的“生物混合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將真菌的......
科大訊飛正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上,科大訊飛帶來了“訊飛超腦2030計劃”的最新進展和大模型加持下、“腦力”再升級的訊飛人形機器人。當前人形機器......
螞蟻等一些昆蟲有很強的“識途”能力,即使遠行也能順利找到“回家”的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科學·機器人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從螞蟻等昆蟲的視覺導航能力獲得啟發,創建出一種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