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對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各國強制封鎖、供應鏈斷鏈、工廠停歇、企業倒閉……對很多人來說,2020都是命運發生轉折的一年。
對2020屆高校畢業生來說,更是留下了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在2020年第一季度就被告知:未完成的課業改為線上、不能返校、甚至于畢業典禮也可能沒法參加。無論是準備國內考研的、出國留學的,還是要找工作的,都太不容易了!
但2020年也是迎難而上的一年,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到各高校竭盡全力地積極解決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各種困境,畢業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截至目前,軟科(ID:zuihaodaxue)已搜集到30多份“雙一流”大學就業質量報告,我們來看看畢業生們的最終去向如何。
總的來說:由于“內卷”程度的加劇,市場上對應聘者要求的逐漸提高,畢業后直接工作的人越來越少了;加上疫情在國外的蔓延,原先準備出國(境)留學的相當一部分人也轉戰國內;國內升學率大增,畢業生們寧可在家待業一年準備二戰,“不就業擬升學”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出國留學?還是轉戰國內吧!
有人感嘆:這場戰役,中國打上半場,其他國家打下半場,留學生打滿全場。疫情下,在國外讀書的留學生和準備留學的同學受到的影響或許更甚。
與往年相比,2020年的出國(境)深造率普遍降低,東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稍有增加。
一些歷來出國(境)深造率高的學校,今年學生們也紛紛轉戰國內。受疫情影響大,清華本科生的留學率較2019年減少約10%;其次是浙大、南大、武大等,也減少了約3%-4%。
70.94%的同學將因國外疫情放棄出國留學
圖源:南京大學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
一些屬性本就與對外交流相關的學校,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等,留學率也受到不小的影響。
截圖自外交學院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
一方面是困難重重的客觀條件,教育考試中心從2月開始發布消息暫停了托福、雅思等出國考試,一停就是四個月;同期,美國駐華大使館暫停所有常規簽證服務,英國、加拿大、德國、新加坡等國在中國的簽證申請中心關閉;還有疫情防控期間調減的國際客運航班量,一張機票簡直是千金難求。無數阻礙打亂了準備留學同學的陣腳,留學之路不亞于西天取經。
另一方面,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海外更是失控,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國的疫情情況不容樂觀,不少準留學生們主動放棄了出國的念頭。如果真去上學了,交著巨款、在家倒著時差半夜上網課,教學體驗大打折扣,學習質量無法保證,好好的留學變成了“留家”,想想還是算了吧。
找好工作,難于上青天!
疫情肆虐,全球經濟都受到重創,光2020年上半年倒閉的企業就超過46萬家,不少企業自身生存都成了大問題,用人需求更是一減再減。暨南大學本科畢業生認為:疫情影響求職進程、疫情使得招聘崗位減少是求職方面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
圖源:暨南大學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
疫情使得各招聘單位放緩招人步伐,加上學校進行就業統計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所以即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緩解就業難題,但是其效果有一定的滯后性,在就業質量報告中未能體現完全,報告中“待就業”板塊的人數依然較多。
并不全是疫情的原因,畢業生們自身的求職就業觀也發生了變化。
前有延邊大學博士生在考研期間就開始從事快遞工作,后有本科北大、碩士紐約大學的李雪琴甘心當“廢物”,是他們瘋了嗎?大學生、甚至名校大學生就這樣“浪費”自己?
內卷加劇,如今“名校生”與“好工作”已經不能再強硬地畫上等號了。與70、80后相比,部分90后已經不再盲目看重高薪了,追求自己所看重的幸福、平衡,實現“內在價值”在他們看來更加重要。
此前,軟科曾對近幾年“雙一流”大學本科畢業生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工作做過分析,發現,已經連續好幾年,畢業生的繼續深造率逐年增加,而直接工作率下滑了。
目前已有的30多份就業報告中,2020年幾乎所有高校的直接工作率都下降了,僅對外經貿、華中師大、西南財經、武漢理工和清華大學幾校,直接工作率有所上漲,北外也稍有上漲。越是在這個就業難、找工作難的境遇下,越是反映出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能力和就業市場對學校的認可。
困難前更是看出真本領!外經貿相比去年直接工作率增加了近15%,疫情發生以來,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如校領導帶隊督導學院就業工作,充分動員、發揮校友和校企的作用,加大對困難畢業生的幫扶力度等等。在2020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召開的“2020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電視電話會議”上,外經貿的成績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認可。
清華大學同樣也是受到表揚的在京高校。相比去年,清華大學直接工作的本科畢業生在去向上發生較大變化:2019年僅6.5%的本科生去事業單位,一年過去,這一比例上漲到25.3%;而企業單位的占比則由85.7%下降到64.1%。
圖源:清華大學2019、2020年就業質量報告
也許疫情過后,越來越多人感受到“穩定工作”的重要性,在不確定的風險面前,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奢侈品”。畢業生們的就業去向,似乎更明確了這一傾向。
兩股支流,并入國內讀研大軍!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報名人數不斷高漲,2020年341萬人,2021年進一步高漲,達到377萬人,增長36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同時,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張,2020年研究生擴招18.9萬人,招生人數超過110萬人,2021年從各校公布的招生簡章來看,預計將繼續延續擴招的趨勢。
原本就壯大的國內研究生大軍,又匯入原本留學和工作的同學,隊伍更顯龐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升學率還能大增的學校,能順利考上研的同學,都是有真本事的!
國內升學率增量較大的主要有外交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南京大學等。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9年僅251名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2020年這一人數上升到332人,主要是在本校讀研的人數增加了。北京林業大學情況類似,國內升學人數和比例較去年明顯提升,增加的也主要是本校讀研人數。
截圖自北京林業大學2020、2019年就業質量報告
建設“雙一流”大學是我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培養拔尖創新的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是重要任務,因此不少“雙一流”十分鼓勵大家繼續深造。
國科大前任校長丁仲禮曾呼吁:“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畢業以后馬上去就業,我希望他們深造,這是我們的培養目標。”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也曾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發言:“未來,我們希望努力把本科畢業生的深造率提高到80%”。
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將穩步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招生計劃向“雙一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高校傾斜。
有理由相信,在未來,我國本科畢業生的繼續深造率會繼續提高!
及早準備,理性規劃
“今年5月,我就投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簡歷。” 湖南大學材料學院的一名畢業生在接受中青報采訪時表示,和自己的學長學姐比起來,他對2020年就業季早早有了危機感,為了給自己留下更充裕的時間,提前作好各項準備。
進入2021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加速,國內多地報告本土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復雜。未來,出國(境)留學人數減少、考研人數增加或許將是大趨勢。
對于更多將要畢業的同學來說,要如何面對前方的未知?在這樣一個只能“帶著鐐銬跳舞”的境遇下,認清形勢,不斷努力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獨特價值、及早規劃好自己的發展路徑,適應變化,敏銳地抓住每一個機會,是畢業生們——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促進他們就業創業關系民生改善、財富創造和高質量發展那么,對于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國家有哪些政策支持?一起來看!積極促進市場化就業對企業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促進他們就業創業關系民生改善、財富創造和高質量發展那么,對于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國家有哪些政策支持?一起來看!積極促進市場化就業對企業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
五部門發文取消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中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國資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有關銜接工作的通知》,明確自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
不久前,北京大學某教授公開求職引發公眾關注。該教授在其公開信中表示,想看看有沒有別的學校愿意讓其去教書,并稱“不在乎學校的等級(地方師專也行),也不在乎工作的地點”。在公眾看來,這樣的決定幾乎是“自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17.shtm......
據12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有關銜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
據12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有關銜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
不久前,北京大學某教授公開求職引發公眾關注。該教授在其公開信中表示,想看看有沒有別的學校愿意讓其去教書,并稱“不在乎學校的等級(地方師專也行),也不在乎工作的地點”。在公眾看來,這樣的決定幾乎是“自降......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此挖“坑”設陷,利用“高薪低門檻”“付費內推”“付費實習”等手段詐騙錢財,損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甚至誤導﹑誘騙一些大學生從事傳銷、信息網絡犯罪等活動。請......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此挖“坑”設陷,利用“高薪低門檻”“付費內推”“付費實習”等手段詐騙錢財,損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甚至誤導﹑誘騙一些大學生從事傳銷、信息網絡犯罪等活動。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