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焚燒秸稈,不僅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浪費資源,破壞土壤,甚至引發火災。然而,近年來政府年年禁燒,秸稈卻又年年被燒。“政府與群眾利益應該是一致的,只堵不疏,絕不是治本之策!”在河南省鄲城縣秸稈禁燒綜合利用會議上,該縣縣長羅文閣擲地有聲地表示。
據了解,河南省鄲城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國家級糧食生產先進縣,耕地面積160多萬畝,常年糧食產量20億斤以上,每年至少產生農作物秸稈30億斤以上。大量的秸稈如何消化?一燒了之,這是當地農民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處理方式。
今年夏季,該縣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成專題工作組,深入田間地頭,問計于民,宣傳引導,采取了政策驅動,產業帶動,服務推動的措施辦法,千方百計為農作物秸稈找出路,一舉扭轉了焚燒秸稈積重難返的陋俗,成功探索出了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的“四大路徑”。
集中回收,統一外調。今年三夏前夕,該縣財政投入150多萬元,為每個鄉鎮建五至六個秸稈收購點,每個收購點占地10畝,補貼土地租賃費1萬元。全縣共建成秸稈收購點86個,四成左右的小麥秸稈進入了收購點。
就地加工,再生利用。信佳新能源公司是該縣從上海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終端產品生產秸稈生物碳,利用秸稈就地進行高溫高壓物理加工,工序簡單,又無污染。
氨化青貯,轉化飼料。鄲城縣畜牧局局長劉自忠說,為鼓勵畜牧業發展,縣財政每年拿出200多萬元,用于秸稈氨化青貯和微貯,每年有15%的農作物秸稈轉化飼料,實現了秸稈過腹增值。目前,我們正積極爭創全省秸稈利用試點縣,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
秸稈還田,改良土壤。秸稈還田是一項集節水農業、有機農業、覆蓋農業和生態農業于一體的綜合性實用農業新技術。今年縣財政撥出60多萬元用于農機補貼,重點對秸稈還田農機具進行優先補貼,一部原本3萬多元的秸稈還田機,通過省縣鄉層層補貼,農戶只需支付3000元左右就可以了。現在不安裝秸稈還田機的收割機,收割季節時幾乎沒人使用了。鄲城縣農業局局長張家全介紹說。
記者6月11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擔任主編,牽頭組織全國知名環保等領域專家撰寫的《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利用》學術研究專著,已正......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塞爾維亞政府有關部門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外貿易部關于建立推動落實中塞共建“一帶一路”中期行動計劃工作協調機制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發展改革委: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循環經濟標準化建設,現下達“建......
9月19日,以“聚焦‘六新’促轉型科技引領繪藍圖”為主題的德中循環經濟的現狀專業研討會在太原舉辦。山西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繼龍,德國北威州環境、自然保護和交通部歐洲和國際合作處處長MichaelH......
中新網上海6月5日電(許婧江倩倩葛天意)陽光、風、二氧化碳,用這些自然界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就能讓礦泉水瓶、一次性包裝等PET廢塑料高效轉化成工業中常用的甲酸資源和氫氣燃料。記者5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堅持“四個面向”總要求,積極探索“揭榜掛帥”等科技管理改革舉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績效。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和組織管理相關要求,......
黑土以其高有機質含量、疏松、通氣、透水性好等優點,成為自然界肥沃的優質土壤資源,也是高產玉米生產帶。今天,東北黑土帶已成為中國糧食安全的“北大倉”,但黑土在經歷多年開墾后也面臨著黑土層變薄、有機質含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快消品牌都積極加入到“可持續包裝”的行動中:聯合利華公布了“減塑”計劃——確保到2025年,其所有的塑料包裝都是可回收、可重復使用或可降解的,并將回收塑料原料在包裝中的比例提高到25......
昨天上午10點,家住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東部新區月湖雅苑三號樓的阮大伯拎著兩袋垃圾下樓,一袋是家里產生的生活垃圾,另一袋子里裝滿了廢舊紙盒以及空塑料瓶。來到單元樓門口,阮大伯用黑色垃圾袋上的二維碼......
為充分發揮廢紙的資源屬性,各國探索出諸多綜合再利用的途徑:發電,制成再生紙、紙箱、家庭用具、飼料等。現階段,隨著國內用紙需求擴大,我國也在加快廢紙回收再利用步伐。圖片來源于網絡近年來,隨著環保持續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