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一只陌生河馬的聲音比來自同一群體或鄰近群體發出的聲音,引起的河馬行為反應更強烈。”法國圣艾蒂安大學的Nicolas Mathevon說,“除了表明河馬能夠根據聲音特征識別同伴外,我們的研究還強調,河馬群體是有領地的,它們對鄰居的行為不像對陌生人那么咄咄逼人。”
Mathevon和同事對生物聲學十分感興趣,并致力于研究動物如何通過聲音交換信息。他們發現,在動物通信網絡中,多個個體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
河馬是一種很難研究的動物,因為很難識別和定位個體。研究人員在莫桑比克馬普托特別保護區開展研究工作,實現了這一目標。該保護區里有幾個河馬居住的湖泊。
首先,Mathevon團隊記錄了每一組河馬代表的叫聲。然后,研究人員把這些錄音放給其他河馬聽,看看它們對自己的群體(熟悉的)和來自同一個湖的另一個群體(鄰居),以及更遙遠的群體(陌生的)的叫聲有什么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河馬聽到回放的叫聲后會做出聲音、靠近和/或噴灑糞便的反應。有趣的是,當聽到認識河馬或不認識河馬的叫聲時,它們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當河馬聽到陌生聲音時,它們的整體反應強度增加了,也更有可能噴灑糞便,這是一種領地標記行為。
當河馬在水里時,它們看起來很不活躍,但它們密切關注著周圍環境。當聽到岸上另一頭河馬的叫聲時,它們立刻做出了反應。“它們對我們廣播的聲音信號的反應非常清楚,這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他說。
這些發現為研究河馬交流和社會群體提供了有用的線索。研究人員說,它們對保護政策也有重要啟示。例如,動物經常被重新安置,以保持當地種群規模的健康。但研究結果表明,在采取這種行動之前,需要采取預防措施。
“在將一群河馬遷移到新地點之前,一種預防措施可能是用擴音器將它們的聲音廣播給已經存在的群體,這樣它們就會習慣這些聲音,攻擊性也會逐漸減少。”Mathevon說,“也可以考慮互惠性,被轉移的動物在新鄰居到來之前就習慣其聲音。”
在未來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關于河馬如何通過叫聲交流的更多信息。他們將探索它們如何識別其他河馬的聲音,以及這些聲音是否透露了其他特征,如大小、性別或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