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白內障是兒童失明和視力殘疾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在嬰幼兒中的發病率約為0.5%左右,嚴重影響了兒童的生長和學習,如治療不及時,對日后的工作也會帶來不利影響。雖然先天性白內障分諸多類型,但唯一的治療手段就是手術,傳統的手術方法由于術后纖維組織的快速增生,使患兒在7-14天內就出現后發障,需再次手術或激光治療。
專家指出,國際上公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白內障摘除+后囊膜撕囊術+前段玻璃體切除術,它可有效的阻止兒童白內障術后的纖維增生,使瞳孔區的視軸保持透明狀態,達到一勞永逸。另一關鍵問題是手術后的視力康復問題,我們正常人的視覺發育在生后4個月到6歲左右是高峰期,在此階段,哪怕遮擋任何一個眼睛1~2天,就會影響到被遮擋眼睛的視覺成長,使雙眼視力發育不平衡,造成弱視。由此可見,無論是單眼白內障還是雙眼白內障,由于生后眼睛得不到正常的光學刺激,具有不同程度的形覺剝奪性弱視,同時還有立體視覺、色覺等功能的喪失,即使白內障手術再成功,術后的視力不可能迅速得到提高,還需要做較長期的弱視訓練,最終視力得以恢復正常。再者,從弱視恢復的時間來講,年齡越小,恢復越快,效果越好,所以先天白內障患兒的手術原則上越早越好,爭取6個月以內完成。
在摘除白內障后,由于眼睛處于無晶狀體眼狀態,所以術后要配戴一個10D左右的凸透鏡,來彌補眼睛的屈光缺陷,這在弱視訓練中非常重要,由于大多數患兒不配合戴眼鏡,有學者就提出早期植入人工晶體的方案,如在4歲之前植入人工晶體,那么,中間要再次置換人工晶體的度數,以適應眼球的正常發育;如果在6歲以后植入人工晶體,則像成人一樣終生不變。現代研究證明,先天白內障的治療年齡越小,預后越好,早期植入人工晶體眼的視覺功能的恢復要好于單純配戴眼鏡的眼。
先天性白內障是小孩最嚴重的 致盲性眼病,手術雖 然去除了混濁的晶體(即白內障),但并沒有從視功能上提高視力。提高視力才是治療白內障的最終目的。因此,術后家長一定要比重視手術更加重視弱視治療。否則,即使是最成功的手術,也會導致終身低視力或眼盲,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家庭、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