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規治療:傳統治療稀釋性低鈉血癥的方法包括治療原發病、限水、應用高滲鹽水(3%~5%氯化鈉2~3ml/kg,100ml/h×1~2)補鈉、利尿、脫水、地塞米松(補充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去甲金霉素(可抑制ADH對腎小管的作用,促進水分排出)等。適量補充高滲鹽水可維持血鈉水平,采用高滲鹽水+利尿劑治療,安全,有效改善CHF近期預后。老年人CHF并發低鈉血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賴諾普利每天5~10mg口服2周,安全有效。
2、補鈉造成的醫源性疾病:補鈉過多、輸液過快可造成急性心衰。老年人心臟功能下降,代償不足,更易心衰。過快地糾正低鈉血癥可引起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癥,這是一種少見的橋腦基底部急性髓鞘溶解性病變,以假性球麻痹和四肢痙攣性癱瘓為典型表現,核磁共振檢查是現如今最有效的診斷方法。本病尚無特異性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予以支持及對癥處理。
3、最新治療進展:精氨酸加壓素受體拮抗劑通過阻斷精氨酸加壓素(AVP),使凈水(非溶質水)排出增加,達到升高血漿滲透壓的作用,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稀釋性低鈉血癥。臨床觀察,伴低鈉血癥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3例,分為兩組:A組12例收縮壓>140mmHg,B組11例收縮壓<100mmHg,行持續床邊血液凈化治療,搶救成功率A組91.7%,B組63.6%,死亡病例均為B組患者,血鈉(105.3±2.5)mmol/L,與平均值(110.3±12.0)mmol/L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邱明才多年來不補氯化鈉而采用5%葡萄糖500ml加入氫化可的松100mg、氯化鉀1g靜脈滴注治療老年人低鈉血癥,效果良好,副作用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