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經過20小時處置,成功化解此次用水安全“危機”
“這兩天天氣放晴,水源一切正常。”昨日上午,成都市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賈代林來到該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幾個取水口的實時視頻和數據信息。
剛剛過去的周末,由于都江堰(微博)上游虹口地區強降雨,連續引發巨大泥石流,成都主城區及部分周邊地區近600萬人的飲用水安全曾面臨嚴峻挑戰。
泥石流暴發
岷江原水濁度大超標
20日凌晨3時剛過,睡夢中的賈代林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白沙河河水濁度已經快接近1萬了。”值班人員匯報。
賈代林急忙起身趕到了成都市自來水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應急預案啟動,采取了切換水源等應急措施,成功處置了這次突發的高濁度原水污染。
然而,次日凌晨2時,都江堰虹口地區因強降雨再次引發巨大泥石流,岷江支流白沙河濁度陡升。虹口水質監測點傳回中心的實時數據顯示,岷江原水濁度超過了2萬度,最高達到2.5萬度。
這個數字代表著什么?
賈代林說,平時,原水的濁度就在100度左右,而成都市最大水廠——位于郫縣(微博)的自來水六廠設計最大處理能力為1萬度。“就算濁度是1萬度,水廠能夠處理,但生產能力會大受影響。”
而按照這樣的狀況,再過7個小時,泥石流就將從白沙河流入自來水六廠,成都近600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將受到極大影響。
啟動應急預案
應急水源首次使用
然而,泥石流已經過去幾天,其間,成都市民卻并未發現家中的自來水有異常。
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剛剛在都江堰試通水成功的成都市應急水源工程。“處理這種危機的成敗關鍵,就是要把高濁度的原水擋在水廠水門之外。”賈代林說,21日凌晨5時,應急指揮中心的QQ群上,大家把各種信息匯集,相關應急措施迅速執行,首先便是將柏條河攔水閘門關閉,攔截高濁度原水,改由輸水暗渠輸水至柏條河。
這條輸水暗渠全長3.5公里,是成都市應急水源工程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今年7月5日剛剛試通水成功,還自帶凈水功能。這一次,是成都市應急水源工程首次正式投入使用。
在使用輸水暗渠的同時,徐堰河上的八座水電站繼續采取了“避洪蓄水、錯峰取水”的措施,21日晚9時,經過近20個小時的處置,成都市的飲水沒有受到影響。賈代林說,目前,夏季汛期已經進入尾聲,成都市的自來水是安全的。
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等地質災害往往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公共設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但由于缺少對地質災害運動過程直接觀測,在分析地質災害動力特征時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運動中產生的長周期信......
7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復雜山區泥石流災害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在西藏波密縣開展示范點建設,并成功監測到波密縣古鄉雪瓦卡村附近發生的泥石流......
團隊在泥石流溝進行現場調查測量實驗平臺立面示意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加上汶川地震后甘肅南部山區整體松動,重大、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開始頻頻光顧生態脆弱的西部,尤其是甘肅。蘭州大學資源環境......
“網絡上有個梗--泥石流(意為畫風突變)。您聽過這個梗嗎?”“沒聽過。”“不過,研究泥石流的,不是更應該叫作來自科研界的‘泥石流’嗎?”“有點道理。”這是《中國科學報》記者與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副......
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19日從蘭州出發,開始對中巴公路喀什至紅其拉莆口岸全長424公里范圍進行為期15天科學考察。本次科考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天、空、地相結合......
自然資源部的最新消息顯示,全國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8.8萬余處,潛在威脅1600萬人,受調查手段和精度限制,尚有大量地質災害隱患沒有發現。20年前,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山......
災害風險研究是當前國際減災領域的研究熱點與難點。此前在區域泥石流風險評價過程中,較少考慮承災體的暴露性,同時區域尺度的災害評價單元多采用網格單元、均質單元或行政單元,不能有效反映基本水文過程的綜合地貌......
2017年8月8日,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突發震級為Ms7.0的走滑型強震,震源深度為20km(33.20°N,103.82°E),造成25人遇難。地震誘發數以千計的同震滑坡,為泥石流提供了豐富松散固......
第二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近日在南京舉行。論壇由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中國水利學會主辦,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河海大學等共同承辦,來自國內外的400余位專家學者共同......
一直以來并不為人所熟知的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一夜之間為人們口耳相傳,無數人的朋友圈被它們刷屏。而根據中央的規劃,雄安新區要“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