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2-20 17:19 原文鏈接: 浙江杭州:聚焦校地融合發展“高校經濟”

      杭州市西湖區緊密圍繞“四個面向”,立足于老文教區優勢,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全力構建以發展“高校經濟”為抓手的高質量發展新機制新模式,高校經濟發展經歷了從大學科技園 1.0 版、特色小鎮 2.0 版、大學城 3.0 版,再到打造環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形成了具有首創性、全域性、可持續性特色的“高校經濟”西湖經驗。

      強化頂層設計,深化戰略合作。西湖區將發展“高校經濟”工作列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區級層面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33個重要區屬部門、各鎮街平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從頂層設計著手,提出打造“1+3”高校經濟集聚區和“一區一帶一大道”的工作藍圖,并于“北強、南啟、中興”的高校經濟圈中布局24個各類重要產業園、眾創空間、產學研基地、研發中心等創新載體。區領導“點對點”聯系高校,通過“一個中心、四個專項組”落實常態化對接合作,形成“高層互動、中層聯動、個體主動”的三級聯動機制。

      持分類實施,創新合作模式。堅持把拓展空間作為推進高校經濟的關鍵一環,邊行邊試,摸索出了具有西湖辨識度的高校經濟發展“四種模式”。以杭電科創園、浙商大、浙師大創業園等為代表的“資產盤活+資源協同”模式,激活閑置校產帶動空間升級;以腦機智能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技術領銜+市場驅動”模式,通過新型研發機構帶動前瞻產業發展;以西湖大學城為代表的“區校共建+產城共融”模式,目標打造科創前沿新高地;以紫金科創小鎮、三墩產學研服務中心為代表的“多元服務+創新載體”模式,通過建設孵化器、眾創空間、樓宇改造提升等多種方式承接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轉化。截至2023年,西湖區通過多種模式,落地創新載體66個,拓展產業合作空間50余萬平方米。

      注重產研聯動,推動成果轉移轉化。堅持轉化關鍵環節上的模式創新,串聯科技成果“研發一轉化一落地”全鏈條,全力推動一批優質高校經濟項目落地。立足高校二級學院優勢學科,創新“一鏈一院一基地”發展模式,以教授專家為引領,先后成功打造了石虎山機器人創新基地、浙大智能電氣基地等6個新型產學研基地。探索建立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概念驗證中心等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用好高校院所專利開放許可一站式服務機制,精準鏈接成果和市場兩端需求,推動高校項目實現“從0到1”的就地孵化。

      強化機制賦能,構筑全周期服務體系。圍繞區校合作發展關鍵環節、區域主導產業,聚焦成果研發、項目轉化、人才引育等關鍵環節,構建全鏈式全周期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先后兩輪出臺高校經濟專項政策,設立西湖科創直投基金、科技金融風險池基金等科技金融體系,累計審批投資企業60家,帶動社會融資總額37億元,在空間建設、創新載體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優質項目融資等方面保駕護航。以“西湖英才計劃”為抓手,協助高校和科研院所招引培育領軍人才、尖端人才。設立“區校合作月”,與高校聯合集中舉辦形式豐富、主題鮮明的論壇、項目路演、產學研對接等高校經濟活動,全力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

      2020年以來,西湖區政府先后與13家高校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各鎮街平臺(部門)與11個高校二級學院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累計落地高校經濟項目1035個,孵化出西湖大學超級血液細胞等產學研項目100余個,累計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574個,年度技術交易額達375億元。

    相關文章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高校3年產學研合作金額超60億元

    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富礦”。高校如何整合資源,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將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近年來,西安交大牽頭承擔了數百項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

    山西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再出新舉措

    《關于在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的通知》發布我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再出新舉措日前,省科技廳發布《關于在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的通知》,要求山西大學、......

    《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將升級

    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利用、面向高校師生開設知識產權基礎與實務課程、探索建立高校知識產權檔案庫……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近日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工作指引》,旨在推動知識產權與教育......

    多位院士獲獎!生命科學領域重要獎項公布

    已有28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成就獎。有我國生命科學“諾貝爾獎”之譽的2024年度第十七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10月9日在沈陽藥科大學舉行。第十七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項目課題組赴山東棗莊調研

    10月8日至9日,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項目“棗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發展戰略咨詢”課題組專家赴山東棗莊實地調研。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綠色動能助推可持續交通

    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揭牌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在京舉行揭牌儀式,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國內引領具身智能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的關鍵平臺,創新中心升級后將......

    7所高校開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主打培養復合型人才

    10月10日,北京市教委公示2024年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名單,7所高校申報的本科和碩士聯合培養項目上榜。此次高校合作辦學大多聚焦新工科、新農科等專業方向,主打培養復合型人才。7所高校申報的中外合作......

    《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解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