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5-23 16:46 原文鏈接: 海中漂流33年科考塑料卡現身阿拉斯加

      最近,人們在美國阿拉斯加附近海岸發現了一張33年前被投放到海里的塑料卡片,它可能已經在海中漂流了88,000英里(相當于141,622公里)。

      這張塑料卡片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投放到白令海中的無數張漂流卡片中的一張。當時這一行動是為了探明如果油井石油溢出的話,這些油會流向哪里。

      漂流卡片的大小相當于一張明信片,上面用英語、日語和俄語寫著:“拾到此卡并歸還的人將獲得1美元的獎勵。”

      特別愛在海灘邊搜尋的12歲中學生埃米特?安德森(Emmitt Anderson)近日在阿拉斯加西特嘉地區附近的海獅灣海灘上發現了這張卡片。安德森告訴當地記者說,他非常喜歡在海灘邊找到東西的感覺,哪怕不知道自己到底會發現什么。

      安德森的父親史蒂夫聯系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并隨即和那里負責追蹤海洋漂浮物情況的海洋學家柯蒂斯?埃貝斯邁爾(Curtis Ebbesmeyer)取得了聯系。

      埃貝斯邁爾告訴msnbc.com的記者,安德森撿到的這張漂流卡可能是被卷入了阿留申環流,這股環流流帶著卡片在海上打轉,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約8000英里(約為12800公里)的旅程。他補充說,在海里的任何漂浮物,特別是塑料制品,都可能會經歷一段長長的旅程。

      埃貝斯邁爾說,這張漂流卡的狀況“非常良好”。“即使在海里泡了33年,這張卡上的字仍清晰可辨。塑料是歷久彌新的材料。”他說。

      大部分流入海中的塑料制品都會一直順著海流周游世界。埃貝斯邁爾解釋道:“一多半塑料制品因其比重較輕,因此都不會沉入海底。”

      安德森撿到的這張漂流卡離它最初的起點并不遠,但許多其它類似的卡甚至飄到了歐洲等地。埃貝斯邁爾這樣形容這些卡的路程:“穿過北極點,飄到格陵蘭,再到紐約,橫渡大西洋到倫敦,向南飄到法國。這可能是這些漂流卡有據可考的最長的漂流路程。 ”

      雖然安德森發現的這張漂流卡已經走過了88000英里,但它所走的路程并不是同類里最長的。在太平洋的中途島上,人們曾發現的一只信天翁的胃里有512塊塑料碎片,其中的一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架飛機殘片。它很有可能是被卷進了流程長達12000英里(約為19200公里)的德朵環流,這一環流要花六年的時間才能轉完一個圈。

      埃貝斯邁爾說,如果這塊塑料片在60年中轉了10個圈,表示它至少漂流了120000英里(約為192000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五圈。

      埃貝斯邁爾的另一個漂浮物追蹤項目是約28800個塑料浴室玩具,包括玩具海龜、小鴨、水獺和青蛙――它們是1992年因一艘貨輪裝卸失誤流入太平洋的。幾百個這樣的浴室玩具漂流了2200英里(35200公里)。2003年7月,有人在緬因州附近發現了一只玩具小鴨,同年8月一只綠色的玩具青蛙則出現在了蘇格蘭。

      埃貝斯邁爾每年都能得到1至2起關于這些漂浮玩具的目擊報告,他說其中有些玩具可能已經達到了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環繞地球一周。

    相關文章

    國外科考船前往南極進行科學考察

    近期,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GA)、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調查者號”前往南極洲東部開展多項科學研究。此次科學考察航行為期7周,團隊成員由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研人......

    男子因襲擊女同事被捕,性攻擊在該基地并不罕見

    根據一份法庭文件顯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南極洲基地搜救隊一男子在被指控攻擊一名女同事后,被抓捕并送往夏威夷。據12月12日的一份刑事申訴書顯示,男子名為比恩曼(StephenTylerBie......

    “雪龍”號今日啟航赴南極科考

      10月31日10時許,“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啟航,奔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它將緊跟本月26日出征的“雪龍2”號的腳步,共同譜寫我國第三次“雙龍探極”的......

    秦嶺綜合科考:多領域、多學科進行系統性研究

    秦嶺山脈,位于我國中部,地跨甘肅、四川、陜西、重慶、河南、湖北六個省份,它既是我國南方和北方地理、氣候的分界線,也是長江黃河水系的分水嶺,有“中央水塔”之稱。一直以來,我國對于秦嶺的科學研究從未止步。......

    80后教授一作: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在旁人眼里,祁第是一個很“瘋狂”的人,從不按常理出牌。從小不好好讀書,后來隨便讀了個地方普通大學。就在親戚朋友都以為他畢業后會接手家里的生意時,他突然“覺醒”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985高校,并拿下了博......

    長江江豚科考:首批發現的江豚群中有“小朋友”

    2022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已進入第二天。科考隊在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面,發現了此次考察的首批江豚群。20日中午,中國漁政020科考船行駛至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面。觀察員在船體左側發現了江豚的身影,多頭江豚......

    2022年度南海大深度聯合科考取得重大成果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由“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聯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發現文物標本66件。科研人員介紹,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發現1處水下文物點和3處......

    青藏科考:勇攀地球第三極科考高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探秘青藏高原,了解巍巍珠峰,對揭示環境變化機理、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2022年......

    讓更多人認識南極——李航

    冰雪覆蓋、極端寒冷——在南極這片人跡罕至的冰封大陸上,充滿了未知和神秘。對“90后”博士李航來說,南極卻像是“世界盡頭的家”。從2014年到2020年,他參加了中國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極科學考察......

    江源科考發現升溫3攝氏度或將致高原植被退化

    以近3年平均氣溫為基準,當氣溫升高3攝氏度時,長江源和瀾滄江源地區的高寒草甸植被將出現覆蓋度降低、物種密度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難以逆轉的退化風險。這是江源綜合科學考察最新的實驗結果,揭示出氣溫變化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