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為“核電站地震安全”的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22日在廣州舉行,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芬蘭、日本等境內外近百名從事核電站和防震減災工程研究的頂級專家參會,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地震(海嘯)中安全的核電站。
本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廣州大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減震控制欲結構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共同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原總經理陸佑楣認為,綜合中國未來能源需求以及當前核電發展的困境,地下核電站則是一個可取的選擇。
擔任論壇組委會主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則強調,注重核電站選址安全是減小地震危險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還應當積極鼓勵核電站采用先進和成熟有效地隔震技術。
他介紹說,有實驗結果顯示,采用隔震技術可減少6至8倍的地震反應,是目前較為安全、適用、經濟的工程抗震技術之一。“希望大家可以認識到這項技術的優越性。”
所謂隔震技術就是在建筑物下方鋪設如疊層橡膠隔震支座等隔震設施,使建筑物在地震發生時在橡膠隔震支座上滑動,從而減少因地震對建筑物的震動。
周福霖表示,各種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如今紛紛涌現,但這些復雜結構的工程一旦設計、施工或使用、維護不當,或者由于結構損傷積累、抗力衰減,極端情況下就會引發結構的突發性失效,造成倒塌等災難性事故,因此采用這一技術尤為必要。
據周福霖透露,目前日本60米以上的建筑結構,都將采用隔減震技術。他建議中國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盡快推廣使用隔震技術,以提高建筑安全性,有效實現結構抗震性能設計要求。
周福霖還稱,隔震減震技術是40年來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目前進入成熟運用階段。目前,中國也涌現出大量的隔震建筑,如正在修建的港珠澳大橋,也采用了隔震技術。據周福霖披露,這也是目前世界上采用隔震技術最長的橋梁。他強調,中國已有近2500幢隔震建筑,近150座隔震橋梁。
1月1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秦山核電基地迎來“開門紅”——該基地9臺核電機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達到96.8%。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已公布的數據,該業績在全球擁有6臺及以......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日前圓滿通過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
日本當地時間1月1日16時10分,日本西海岸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截至記者發稿前,地震已造成當地55人遇難。此次地震還導致兩座核電站乏燃料池水溢出,再次將廣受關注的日本核電......
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電站等多個核電站燃料池中的水出現溢出情況。綜合報道,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1月1日發生7.6級強震,石川縣警察本部當地時間1月2日上午5時宣布,地震造成該縣共6人死亡。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材料產業進入蓬勃發展的加速期。就在幾天前,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堆芯支承結構中的石墨材......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9月11日在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首輪排海從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03分啟動,到9月11日中午12點15分結束,首輪累計排放量為7788立方米”。東電稱,預計......
8月27日,日本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的第四天,總臺記者獲準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進行探訪。這次探訪不得自由錄音錄像,記者的手機、電腦、攝像器材一律不許使用,隨身只能帶筆和本以及核輻射檢測儀。記者穿戴的......
據日本共同社3月23日報道,曾于今年1月發生反應堆自動停止事故的福井縣高濱核電站4號機組將于本月25日重啟運營。福井縣高濱核電站隸屬于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今年1月30日,該核電站4號機組核反應堆自動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