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29 14:21 原文鏈接: “海星6000”下潛深度首破6000米

       10月26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完成首次科考應用任務,在多個海域獲取了環境樣品和數據資料。其間,“海星6000”最大下潛深度突破6000米,再創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ROV)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剛研究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海星6000”是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聯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單位共同研制,是我國首臺自主研制成功的6000米級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裝備。

      據悉,本次科考應用航次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組織,來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同濟大學等單位的冷泉宏生物、深海微生物及深海地質等領域的科學家參與。航次于2018年10月1日啟航,歷時26天。

      在1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與在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研制的“冷泉”號著陸器和拉曼光譜儀等協同完成了冷泉區科考工作。“海星6000”對著陸器進行搜索、精準移位與協同觀測,通過搭載的拉曼光譜儀對收集的天然氣水合物開展了近海底原位探測,同時還進行了冷泉區水樣原位過濾固定及宏生物、沉積物與水樣的采集等。

      在6000米級科考潛次中,“海星6000”連續工作3小時,完成了6000米近海底航行觀察、生物調查、海底特征表層沉積聚成物獲取、泥樣和水樣采集、模擬黑匣子搜索打撈、標識物放置等,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創造我國ROV最大潛深的紀錄。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級潛次中,“海星6000”一天內連續三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巖石和水樣采集等科考作業,獲取巖石樣品總量近400公斤,最大單體巖石重量61公斤。連續大強度的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該水下機器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海星6000”歷時3年的研制過程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突破了超長鎧裝纜的實時狀態監控與安全管理、自適應電壓補償的長距離中頻高壓電能傳輸、近海底高精度懸停定位以及深海浮力調節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在6000米以淺海域連續開展海底采樣作業、海洋環境調查、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近海底原位探測等深海科考作業。

      海洋先導專項項目首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李碩研究員表示,本航次是在2017年海試成功的基礎上,針對科學目標設計的科考應用航次,先后完成了9個不同深度的綜合科考潛次。此次“海星6000”科考應用任務圓滿完成,標志著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平臺和應用技術又邁上了新臺階,將進一步提升我國開展6000米級深海科考作業的能力。


    相關文章

    “精靈”機器人隨風飛揚

    刺激-響應聚合物的發展為研制下一代無線控制小型軟體機器人帶來了大量與材料相關的機會。長期以來,工程師已經知道如何使用這些材料制造能夠行走、游泳和跳躍的小型機器人。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讓它們飛起來。......

    “仙女”機器人借助風和光飛行

    刺激響應聚合物的發展為下一代小型無線控制軟體機器人帶來了大量新材料相關的創新。工程師們已使用這些材料制造可行走、游泳和跳躍的小型機器人。但此前,還沒人能讓它們飛起來。芬蘭坦佩雷大學輕型機器人小組的研究......

    柔性機器人抓手可裝盤碼菜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仿生機器人與設計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可重新配置的工作空間柔性(RWS)機器人抓手,其可舀、揀和抓各種物品。RWS抓手的全面自適應功能使其在物流和食品行業特別有用,......

    柔性機器人抓手可裝盤碼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9.shtm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仿生機器人與設計實驗室研究人員......

    多說幾句,機器人學得更快

    美國研究人員在探索一種新的機器人訓練方法時發現,對工具的語言描述可以促使模擬機器人加速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這意味著,在人工智能訓練期間,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可以使自主機器人更加適應新情況,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

    微型鐵磁機器人自動化平臺,實現高效自動病毒檢測

    最近,在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科研助理教授林海松擔任第一作者的 Nature 論文中,他和合作者利用名為Ferrobot的微型鐵磁機器人,實現了自動化的快速群組病毒檢測,可使檢測試劑成......

    ABB預測:202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達到1300億

    近日,ABB在中國上海康橋正式開設了ABB公司最先進、全自動化和靈活的機器人工廠。67000米2生產和研究設施代表了ABB1.5億美元(11億人民幣)的投資,將部署該公司的數字和自動化技術來制造下一代......

    八大科技有望塑造世界新貌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有望在2023年塑造世界面貌的8大科技趨勢。人工智能無處不在2023年,人工智能進一步滲透于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可以利用無代碼人工智能創造更智能......

    抗癌機器人出世,即將完成“首秀”

    以色列的科學家們創造了第一個旨在對抗癌癥的納米機器人抗體,首次人體試驗將很快開始,將確定這些抗體的效果如何。這些特殊抗體的特殊之處在于,它們被編程來決定腫瘤周圍的細胞是"壞"還是&......

    打通算法,讓機器人步伐更“社會”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腦科學與教育創新研究院教授蒯曙光團隊利用虛擬現實結合計算建模方法,巧妙地對人類社會行走行為進行了量化,并進一步設計出基于人類行為特性的算法,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擬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