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5億年高齡的海洋生物擁有的納米晶須能修復人類受損肌肉組織。科學家表示,這一消息或許是身體遭受重創或終身殘疾患者的福音。
生物材料專家斯蒂芬·愛松、朱莉·高夫以及詹姆士·杜根采用化學方法提取出了被囊動物海鞘的納米晶須,這種納米晶須僅數十納米寬,遠比人類頭發絲細。他們發現,這些納米晶須由化合物纖維素組成,當它們相互對齊并排成直線時,能快速修復受損肌肉細胞。
科學家表示,這種納米晶須纖維素不僅能修復已有的肌肉,甚至能讓肌肉從無到有地生長出來,可替代人類受損或患病肌肉組織的人造組織,讓全球各地數百萬人因此受益。愛松說:“雖然這是一個相當精細的化學過程,但其潛在應用值得探索。”
纖維素是一種多糖(糖結合在一起形成的長鏈),通常存在于植物中,是紙和某些紡織品(如棉)的主要成分。愛松指出,鑒于其獨特的屬性且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世界各地對纖維素青睞有加,科學家將其用于許多不同的醫療實踐,包括傷口敷料等,但這是科學家首次將其應用于骨骼肌肉組織工程;另外,對于其他排列整齊的結構,如韌帶和神經等,該纖維素也極具潛力。
各種各樣的被囊動物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床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5.4億年前的寒武紀。目前,這種低等生物已成為很多醫療項目的研究對象,科學家認為,它們也包含能對抗病毒和各種癌癥的化合物。
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報道,該校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細菌生產纖維素的新方法。這種方法遵循自然選擇的進化機制,使科學家能快速培育出數以萬計的細菌變種,從中選出能產生最多纖維素的菌株。科學家一直在嘗試......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張夢然)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官網報道,該校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細菌生產纖維素的新方法。這種方法遵循自然選擇的進化機制,使科學家能快速培育出數以萬計的細菌變種,從中選出能......
瑞典林雪平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先進科學》雜志上發表研究,展示了一種由纖維素和導電聚合物制成的新型氣凝膠。這種氣凝膠可對通過其中的高頻太赫茲光進行調節,為醫學成像、通信等領域帶來新的應用可能性。太赫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出了一種高性能纖維素基納米紙材料,其在極端條件下仍可保持優異的機械和電絕緣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材料》。復合納米紙的的制備與結構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隨著人類對南......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用于汗液中鈣離子傳感的可持續、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纖維素納米晶體貼片。該研究為纖維素納米晶(CNC)......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用于汗液中鈣離子傳感的可持續、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纖維素納米晶體貼片。該研究為纖維素納米晶(CNC)......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蔣麗群等科研人員在生物質定向熱解制備左旋葡聚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分別發表于BioresourceTechnology和Fuel。左旋葡聚糖是不對稱......
科技日報訊(實習記者張佳欣)包括德國哥廷根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小組在研究康普茶在類似火星環境中存活的可能性時驚訝地發現,盡管模擬的火星大氣破壞了康普茶培養物的微生物生態,但一種駒形桿菌屬的能產生......
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一種控制肌肉修復的獨特細胞通信形式。在受損的肌肉中,干細胞必須與免疫細胞一起完成修復過程,但這些細胞如何協調以確保在制造新的肌肉纖維之前有效去除壞死組織仍然未知。......
4月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獲悉,該所崔球研究員帶領的代謝物組學研究組與浙江理工大學唐艷軍教授合作,創新性地建立了低能耗、綠色高效的熔鹽水合物非溶解預處理纖維素技術。該技術可在......